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融资

他创业五年从未融资「创业5年没有挣到钱」

人民资讯 2022年10月09日 13:17:07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他创业五年从未融资,以及创业5年没有挣到钱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80后李琪缘:16岁成CEO

80后李琪缘:16岁成CEO

    1984年出生的李琪缘,16岁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CEO,被人称为“中国网络第一娃”。第二次创业,他花了6个月就获得了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投资,这一中***业界和投资界(微博)的热点。如今,他告别李开复,自己做起了投资人和CEO,试图打造“中国最精准的社会化营销平台”。

    李琪缘,这个雄心勃勃的重庆崽儿,今年才28岁,却似乎做完了别人半辈子才能完成的事。

    而他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16岁创业

    获20万美元风险投资

    1992年,李琪缘刚上小学,父母便从深圳给他买回了一台台式电脑。小学时,他就在《电脑报》和《电脑时空》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正是从那时起,他知道了互联网,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初一开始,他就已经在为大型网站做网页设计,积累了名气。

    1998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李琪缘第一次创业,创办了个人网站“琪缘网络”。当年,他的网站就被评为国内最佳50个站点之一。

    2000年,16岁的李琪缘从一位美籍华人那里获得了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创办了维特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并出任CEO。有人称他为“中国网络第一娃”、“中国最年轻CEO”。

    现在谈起这段经历,李琪缘说:“其实整个过程非常简单。”

    23岁打工

    担任最大中文IT网总编

    2005年大学毕业后,李琪缘回到重庆,进入天极网工作,一家当时重庆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他从独立负责一个用户调研小组,到后来将这个小组发展到20人,还承担了公司所有的设计、制作工作。

    2007年,年仅23岁的李琪缘被任命为天极网总编辑,后来又成为总经理,同时负责销售管理。

    2009年,在加入天极网5年后,李琪缘决定离开发展良好的公司,打算独立创业。他的理由是:“展望10年后的生活,互联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是令人做梦都会联想的事情。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很多组织特别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为之付出努力。”李琪缘说,他迫切地希望成为其中一员。

    辞职创业

    用6个月获李开复投资

    离开天极后,李琪缘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正逢微博开始内测,李琪缘成为第一批内测用户。

    李琪缘发现,微博的时效性强,且电子商务网站处于萌发期,他便想到在微博上注册账号,传播打折信息。他建了一个名为“我爱打折”的账号,帮各大B2C网站带来了大量订单,并基于这个账号建立一个名为“乐啊”的打折社区。只用了6个月时间,便获得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投资。

    “二次创业”

    他是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2010年10月,由于项目方向的原因,李琪缘离开了“乐啊”,决定开始他心目中的“二次创业”。

    2010年底,李琪缘给新公司取名“琪缘科技”,他10年前少年创业时的名字,意在延续年少时的梦想。

    他成为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将所有的资源、经验和愿景都专注在“琪缘科技”。李琪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我把这次努力看成我人生的二次创业,因为自己既是投资人也是公司的操盘手,这种挑战对我来说还是全新的。”

    李琪缘说,他的新公司“不以卖掉为目的、不以融资为手段,希望踏踏实实做一个创造价值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琪缘科技”推出第一个项目“聚客”,通过微博、社区网站等形式,为线下商家客户推广。据李琪缘透露,目前“聚客”上已有百余家商家,每天与数万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建立联系。

    不到30岁,就已多次创业,还成为投资人,李琪缘坦言:“过程相当辛苦,投入的除了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他现在每天的行程都被工作填满,周末也无法休息。重庆晚报记者 万里 见习记者 易念 图片由本人提供

    李琪缘档案

    出生年份:1984年

    星座:金牛座

    人生格言:坚持可贵,专注是金。

    人生梦想:从创新和有趣的想法中,创造改善我们每天生活的互联网产品。

    欣赏的异性:妻子和母亲

    最想去的地方:经常回美丽重庆看看就很满足

    最爱读的书:《重来》

    最爱看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对80后、90后人生寄语:一定要追求梦想!

    被保送高中

    却辍学出国

    李琪缘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和许多IT精英一样,他也曾有过辍学的经历。

    李琪缘上初中时,开始创办公司,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学,下午“逃课”去公司,工作到凌晨才回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2001年,他被保送就读29中高中部,但在公司经营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他作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从学校辍学,同时放弃刚刚步上轨道的公司,然后出国留学。

    李琪缘回忆说,他当时相当痛苦。离乡背井自不必说,辛苦创立的公司刚起步,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放弃谈何容易。而当时,他只不过是个16岁的少年。

    在英国留学期间,李琪缘坦言并不轻松。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在快餐连锁店打了4年工,从洗碗、洗厨房、炸薯条、收银,到领班、副经理、餐厅经理,几乎所有的工种他都做了。

    2005年,他大学毕业,不但修完了计算机科学和工商管理两个***,还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学位。

    曾获重庆晚报

    作文比赛大奖

    李琪缘说,从小他的兴趣爱好就非常广泛。上小学之前,他被父母送到少年宫学钢琴。念巴蜀小学时,他非常热衷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从足球到无线电、从吹小号到画画,只要他有兴趣的全部都参加过。

    如今辛勤创业的他认为身体才是创业的基础,因此每天都抽时间去游泳,加强锻炼。

    李琪缘还回忆起他小时候与重庆晚报的缘分。他从小看着晚报长大,小学时,还参加过重庆晚报举办的作文比赛并获得大奖。一直到后来创业,晚报对他的关注也从未停止过。

;

2创业一定要进行融资吗?

创业一定要进行融资吗?我认为不一定,很多人之所以会融资,一方面是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是为了扩充市场,所以暂时需要钱,如果这些情况创业者都不具备,那么创业者自然也是不需要融资的,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可能需要融资。

很多创业项目本身就是需要巨额资金的,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做的是房地产的项目,对于他来说一套房子建造下来最少需要几十万,而他要搞整个小区的,因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所以他需要进行融资才能够继续自己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之下是需要融资的,如果没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也可以不融资。2.需要赶紧扩大市场规模,需要融资。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需要融资的,比如说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想迅速的扩大市场,比如说房地产市场,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从而不断的招人,不断的扩充自己的技术和房产,当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从而赚很多的钱,因此要想赶紧扩大规模,只能够融资,当然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不需要赶紧扩大市场规模,又加上自己的钱很多,也可以不融资。3.需要找人承担风险,也会进行融资。

有的创业者自己有钱依然会选择找人融资,这是因为可以找一个人共同的承担风险,比如说我那个朋友因为房地产项目需要花费的钱很多,如果自己全部投入进去了,一旦亏损自己可能就没办法翻身了,所以他会找投资人几个人一起共担风险,也共同获得收益,这样能够平衡风险,不至于亏损太严重。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想要自己创业,但是创业却不一定需要融资,有的企业之所以会融资,有可能是面临困境了,没有钱继续维持下去,那么企业将会破产,所以需要融资,还有的时候是需要迅速的占据市场,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还有一些人是想找人共同的承担风险,如果创业者这些情况都不需要,那么创业者也可以选择不融资。

326岁创业故事-孙涛勇

26岁创业,32岁上市敲钟,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26岁 创业 故事 ,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成长之路

1987年孙涛勇生于安徽省宿松县一个普通的家庭 ,家里三个孩子。就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读书。

2006年他从程集中学 毕业 ,考上安庆师范学院。在大部分同学都在按部就班读书的时候,"不走寻常路"的孙涛勇就开始寻思着创业,在学校开起了校园商城,创业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不久便以失败而告终了。

大学期间自食其力,做过家教、推销电脑……几乎没拿过家里的一分钱。据其大学时的辅导员所说,当时 教育 学院的团学就业网页就是他帮忙做的。

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二本学校的他,在找工作时,意识到自己的竞争力不强,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于是给自己定下一个5年计划,第一个目标是读一所名校,第二个目标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不忘初心

第一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大四那年他成为千万 考研 大军中的一员,在图书馆整整泡了一年,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研究生。2011年研一的他便修完了所有的课程,读研期间他拿到了IBM、淘宝、中软公司等多家名企的Offer,最后他选择了百度的实习工作。

也许是因为年少,即便是初出茅庐,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安分"的他作出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疯狂"的决定,辞去百度的工作辗转至上海万度医疗投资管理公司,在上海万度医疗凭借着个人的努力从技术人员一跃成为公司高管。

2013年还未毕业的他,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想着自己曾经的创业梦,他迅速抓住微信崛起的大风口,带领着一支新媒体团队开始创业,在2013年4月完成了他的第二个目标,注册了微盟,成为那只幸运的被风吹起的猪。

对于他的同学来讲,也许才刚步入社会,而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公司高管到创业者的转变。

榜上有名

大部分人最开始认识孙涛勇,可能是因为他摘得由浙江卫视和腾讯众创空间、海南生态软件园联合举办的大型创业电视真人秀节目《我是创始人》第一季总冠军。

除此之外,2017年美国知名 财经 杂志《福布斯》发布最新"30 under 30 Asia"榜单,孙涛勇上榜***最具创新潜力和影响力的杰出青年名单。他还是"2018年上海领军人才"、腾讯青腾汇"荣耀榜创始人"。

所有的光环和成功都绝非偶然,微盟能在六年的时间里取得行业第一的位置,并且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与孙涛勇身上那股永不放弃的韧性和极强的工作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他一路走来的经历来看,看起来似乎有些冲动,甚至不同常人,但他走的每一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脚下有路

资金对于创业者来讲就像是水与茶的关系,水为茶之母,自古有好水才能泡好茶,若没有水,再好的茶也难以让人品味其汤色、香气、口感。

创业之路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孙涛勇创业一开始就遇到了融资难题。他把商业计划书发给雷军、徐小平等知名投资人,但却屡遭碰壁,没有人愿意投资他。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动用所有的资源终于在2013年12月获得了300万第一笔天使投资。再后来,微盟先后在2014年7月获得华映资本3000万资金完成了A轮融资、2015年4月完成1.5人民币亿B轮融资、2015年11月完成5亿人民币C轮融资以及2017年7月获得天马股份12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一路披荆斩棘,2019年1月15日上午,31岁的孙涛勇带领着微盟集团(02013,HK)敲响港交所上市钟,宣布微盟正式在***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新经济SaaS第一股"。首日,微盟开盘价3.10港元,较IPO发售定价2.80港元上涨10.71%,总市值为62.35亿港元,截止到目前市值已超90亿港元。

微盟将目标瞄准中小企业,作为一家To B公司,核心业务主要在于SaaS产品和提供营销推广服务,以微信小程序及公众账号的形式在微信上提供SaaS产品,并在不同的平台上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SaaS服务业务的成就离不开它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三朵云",商业云、营销云、销售云,围绕这"三朵云"打造智慧云端生态体系。精准营销业务方面,微盟将重心放在工具和营销技术的开发上,形成一站式移动 广告 精准投放平台。

微盟现在的业务已经扩展至软件开发、广告营销,电商、金融、投资和大数据等。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下半场,微盟的营收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从2015年的1.14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8.65亿元,毛利润同样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2018年的毛利润已经达到5.17亿元,同比增长50.39%。

仅仅几年的时间微盟就从16个人的团队做到员工人数超过2800人, 渠道 代理商超过1600家,入驻商户突破280万家的集团化公司。由最初的微信开发服务商,迅速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社交营销的互联网多元化集团。

孙涛勇多次提及,微盟的愿景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向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技驱动商业革新,让商业变得更智慧,成为中国版的Salesforce。

微盟上市当天,孙涛勇说"五年圆一梦,五年再造一梦。如果要畅想未来的五年微盟会成为什么,我们不再是成中国版某某某,我们希望成为世界的微盟。"

相关 文章 :

1. 24岁创业故事-先做人再做事

2. 你知道80后创业者最成功的是哪些人吗

3. 17岁创业故事-陈江和

4.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5. 女性励志创业成功故事

410人小团队创业,如今收入过亿,不融资的简道云是怎么做到的?

低代码/无代码概念火了几年,不仅巨头阿里视之为重要战略,许多初创公司也试图抢占机会。

所谓低代码工具,是指开发应用时使用更少代码,甚至没有代码,用户通过可视化的拖、拉、拽图形界面,就能完成一款产品——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社区疫情信息统计表,也可以是更复杂的客户管理CRM系统。

在一众产品中,简道云是较为特殊的存在。该公司于2015年上线,属于早期玩家,但至今没有融资,这和其所属公司帆软的态度有关——帆软是一家年收入超11亿元的BI厂商,内部曾定下了“永不上市,利润共享”的准则。

帆软CEO陈炎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简道云的成功有运气成分,是公司尝试从本地传统部署转向SaaS时,正好迎合市场需求的案例。

如今帆软孵化出的简道云也成为年收入超亿元的产品。据披露,简道云2021年营收超1亿元,付费客户数量超一万家。

但近期一些低代码厂商停服的消息,似乎给行业浇了一盆冷水——赛道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对此,简道云是如何从不到10人的团队成长至今?又如何在不融资的情况下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界面新闻近日专访了简道云负责人单兰杰,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界面新闻:帆软是一家比较传统的软件公司,最初为什么决定做SaaS?

单兰杰: 当时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帆软的主营业务是报表软件,卖给中大型企业里的IT部门,需要一定的开发能力才能把帆软产品给用起来。但有些中小企业是没有IT部门的,它们也存在数据管理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满足呢?我们就立了这个项目。

最开始团队不超过10个人,可能就三四个研发,一两个产品交互,所以成本也不高。产品功能很简单,就是一个表单和一个报表,可以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展示。

界面新闻:最早的用户怎么来的?

单兰杰: 2013、2014年那阵子有很多办公协同工具,worktile、teambition之类的,正好钉钉也开始发力,有了许多企业用户,他们做了一定的用户教育。

2015年4月简道云上线,前期几个月找到种子用户,也攒了几百家,年底11月左右和钉钉做了对接,就拿到了很多企业用户。我记得那时候光在钉钉上就有十几个群,每个群都是千人规模。我们入驻得早,在钉钉上几乎没有同类产品,算是抓住了一波红利。

界面新闻:成立之初,简道云在帆软内部是什么定位?有没有给你们定目标?

我2013年来公司实习,2014年毕业,年底这个项目就立项了。团队人少,没有“带团队”一说,都在做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团队的人也都很年轻,大部分和我一样刚毕业,所以成本非常低。

而且公司放手让我们干,只是确定几个底线。至于产品怎么发展、一年要赚多少钱、怎么和传统业务做融合,都没有怎么限制。(帆软)公司那时也还比较小,敢做尝试,如果是现在去做,成本就很高了。

界面新闻:简道云早期是免费模式,如何开始商业化的?

单兰杰:2017年刚开始商业化的时候,简道云团队没有一个销售,当年就有上千家企业客户静默下单,一年营收就有500多万,差不多覆盖了当年的支出,所以2017年我们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

后来发现很多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充分的利用简道云的价值,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做出的功能,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能用在什么地方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才组建了销售团队和客户成功团队。

界面新闻:两年做免费尝试并不常见,现在很多低代码产品在创业初期就规划好了商业化路径,也拿了很多融资。

单兰杰: 因为早期我们也不知道产品要做成什么样,所以需要慢慢尝试、打磨产品,这个时间比较长。市面上也有产品一开始就定位清晰,要做什么样的服务、吸引什么人群、这些人群每天能贡献多少钱,很早就需要去验证这些事,验证清楚了才能拿到投资,和我们出发点可能不太一样。

界面新闻:到2021年简道云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了,增长很快,你们内部怎么看自己的商业化能力?

单兰杰: 我们一直追求的是 健康 、可持续的增长。具体到指标,就是保证 健康 客户数的增长,以及合理的利润,这样才能有持续的产研投入。还有一块,我们员工收入也要增长,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来为产品创造价值。

界面新闻:怎么定义“ 健康 客户”?

单兰杰: 这和用户行为相关,比如一个月要登陆多少次,登陆以后这个企业每个月至少提交多少条数据,基于这些行为数据,汇总成一个指标——“ 健康 分”,我们把 健康 分高于某个分数的客户定义为 健康 客户。这种 健康 客户目前占到80%左右。

界面新闻:六年里营收从500万到1亿,简道云的增长速度是比帆软快的。现在对于帆软说,简道云是什么角色?

界面新闻:简道云诞生之初“低代码”的概念还没有风行,现在怎么看低代码?

单兰杰: 它不是一个新名词,在Excel问世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概念了,但放到现在我认为有一定误导性。比如“既然叫低代码,是不是必须有一定编程基础才能用,这个产品是不是只降低了代码量?”虽说有一些低代码产品的确是面向IT人员的,但我们不太一样,绝大部分用户都是最终的业务人员,他们并没有编程基础,只了解自己的业务流程该怎么走,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2014年那时我们也想不清楚该怎么定义(这个产品),最开始就叫表单工具,后来叫数据管理平台,听起来很玄很模糊。到2019年低代码市场火了,发现这东西和我们做的很类似,但低代码还是有误导性,所以我们就叫零代码,不需要代码。

其实现在我觉得叫零代码还是有问题,因为还有“代码”两个字,最好是不要有代码。用什么词最好,我没有想出来,要大家一起想。

界面新闻:目前市场对低代码产品的认知是怎样的?

单兰杰: 有两个极端,一是排斥,听到“代码”就觉得很复杂;一个是夸大了低代码产品的价值,认为公司所有需求都能通过它满足,这是很难的。我觉得还需要很多厂商一起来做用户教育。

疫情给我们带来一定帮助,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有很多传统企业原先用纸质办公,他们很难适应线上办公环境,现在也开始通过数字化工具构建线上能力。

现在很多大客户对简道云的用法是,把它看作企业里的一个能力,***给前方的业务人员,而不是用在一个场景或需求上。可以通过培训业务人员,或者通过ITBP的方式去落地,类似于HRBP的使用方式。一个需求,以前通过定制开发可能需要三个月完成,现在一星期就能搞定。

界面新闻:但现实是很多企业有意识做数字化,却不知道怎么做、从哪里开始。

单兰杰: 刚才提到的许多企业逐渐将简道云作为数字化能力的建设工具,我们把这种模式总结为企业的“全民开发“,这也正是简道云接下来的重点方向。常见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理解不足,高层喊口号,基层不落实。

简道云不仅仅是希望作为一个应用搭建平台,我们更期望和这些企业一起企业将简道云作为企业组织能力的一部分,让企业业务人员也具备部分IT的能力,在规则制定、人才培养和业务融合方面都做出行动。

界面新闻: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在做低代码产品,简道云也和钉钉、华为等平台有合作,怎么看竞争和合作?

单兰杰: 钉钉是目前对低代码赛道最重视的,简道云的定位很简单,就是钉钉平台里一个isv第三方应用。我们的合作就是遵循***平台政策,在平台上曝光,获得一些商机,平台对交易流水有一部分抽成。和华为云、飞书、企业微信等也一直保持合作。

各个生态(钉钉、飞书等平台)里,低代码产品的确很多,可能未来还会有产品被淘汰,因为在生态内做得好需要有一定积累,对方才会有资源倾斜。

界面新闻:最近有友商停服了,行业里有人认为这给外界不好的印象,似乎“这个赛道做不下去了”。你怎么看?

单兰杰: 确实这类产品还是有些超前,不管是获客还是产生营收,都有难度,所以卖掉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界面新闻:那为什么简道云不融资?

单兰杰: 之前说过,我们追求 健康 客户数、利润还有员工收入的增长,这几个方面,其实不融资也能做得很好。另外确实不知道融资以后拿这个钱要做什么。

5王健林创业故事,详细

应该想问的是:王健林是怎么创业的吧。

王健林在经商前,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王健林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王健林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王健林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第一个故事: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

当时遇到的第一个创业难关,就是借钱。第二个难关是拿不到项目。

那时大陆还是”,比较落后,拿项目也不仅要有钱,还得有”,得出现在当时”指标名单上才行。

王健林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点费用。他同意给王健林几万平米指标。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批地。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被王健林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

***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被认为”,所以把这片地给王健林去干。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西岗开发公司“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1500元一平米,后来王健林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王健林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王健林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王健林们赚到了接近——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王健林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第二个故事:9夜没睡觉

再给大家讲一个贷款的小故事。

初期创业,王健林接下了一个项目,这个工程当时***干了一半,觉得费劲不愿意干了,转给王健林的。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王健林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给王健林做启动资金。这家银行答应了说”,哎,王健林一听好事,那王健林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1.4倍,每年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王健林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一头就昏迷在地了。王健林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王健林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面:

”。王健林说你这么大本事?”。其实还是给王健林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了,安静了,王健林当天就睡着觉了。

第三个故事:222场官司

在2000年决定转行去做商业地产,做不动产,做持有物业,不再搞单纯的住宅开发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王健林们,王健林前三年当了10%、“敢闯敢试“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2006年,万达刚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0亿就算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全中国的利润都归你吗?

王健林说电影院对商业中心来说是不是必须需要?大家认为必须需要。现在又没有人愿意来做。做了挣不到钱,那怎么办呢?王健林跟大家讲现在只是10亿的市场,但如果王健林们带头来做,加一点促销,让那个行业有钱赚,可能会激励更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可能就做到800亿,就可能赚钱了。

所以就带头进入这个行业了,万达院线王健林总共投了20个、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找个梯子就爬过去了。

所有的创业,所有的科研,所有的运动,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激励我们这些人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6果然有套路,一则老视频,“暴露”了蚂蚁集团的“本性”

很多事情做对了,做出意义来了,多年后回头来看,就成了 历史 的选择。

9月24日,外滩大会播放了一段11年前的视频,马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蚂蚁集团CEO胡晓明都在其中。

当时,胡晓明带队找马云,商量筹建阿里金融,打算“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一系列的金融难题。”而王坚则说:直升飞机不是飞机,要做“飞得足够低”只比树梢高的事情,难却最有价值。

马云接着总结:银行借钱百万起步,这个起点应该降到10万元,当场就有人嘀咕:怎么可能?但马云坚持:“当你们怀着疯了一样的梦想和使命时,就一定会想出办法,去做出一个超越淘宝,超越支付宝的东西”。

10年后,以此为基础,专门为夫妻老婆店、大排档、早餐铺、农户做的网商贷,每年服务2000万家小微经营者,户均借款3.6万元,其中80%从未获得过银行融资。

外滩大会上,当年的主角胡晓明、王坚也开启了又一场对话,王坚说:“金融 科技 不是简单的金融+ 科技 ”,“用技术帮助每个该得到帮助的人,一个都不能少”,胡晓明则说:金融 科技 要有温度,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的确还是熟悉的“套路”,一方面,他们为下个10年的金融 科技 定调,另一方面,也“暴露”蚂蚁的“本性”难移—— 科技 普惠刻入基因。

由此,它参与金融,又跳出金融,成为一个给力新金融、新商业的 科技 “系统”;而随着支付宝不断接入更多场景,形成可持续、延展度高的商业模式。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做用户的暖宝宝,做金融机构的开心果,成为两者间的连接器、稳定器,从 科技 中来,到普惠中去,绝不像传统金融巨头,在赚钱的前列线上反复横跳。

当这样的金融 科技 被激活,“暖”金融逐步下沉,市场的旧格局被打破,内循环走向偌大的融合与包容,创新就能蓬勃不断。

这就像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说的:金融 科技 不该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开发、 探索 超能力,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理论和现实之间还差了100个倒霉蛋,只有做出成绩,世界才会和颜悦色。关键是金融 科技 里什么事必须干?又怎样干?

2003年,为淘宝担保交易的支付宝诞生,虽然交易额突飞猛进,但PC端数字证书等反人性设置太多,导致支付成功率难以提高,直到2009年,其支付成功率还徘徊在62%,无计可施。

当年双11,广州药师阿莲下单买一本儿童相册,用支付宝折腾了2天才付成款,气得她直接找客服发火:“如果现在有得选择,我不会用支付宝。”

2009年年会,马云直指这类问题,彭蕾上任支付宝总裁,拉着团队连开4天“骆驼大会”。只问一件事情——用户最在乎什么?“支付宝不要说什么交易额高涨,利润怎样,我只关心用户体验,支付成功率有没有增长。”

2010年末,支付宝终于打通银行网络,连接它们发行的各种卡片,上线“快捷支付”,支付成功率飞升到90%以上,它率先用技术完全解决了支付难题,进而称霸支付领域。

此后,2014年蚂蚁集团成立,移动支付迅速普及,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竞争愈演愈烈。前者一度期望加入“社交”基因,但并不成功。

2016年,彭蕾再次带队反思被市场份额等指标扭曲的思维、做法。提出“苦活累活别人看不上不愿意做,但这恰恰就是蚂蚁的命。别问值不值,就问要不要。”

于是,蚂蚁放弃社交幻想,支付宝在“生活百宝箱”的路上越走越远——二维码小商家的“借呗”突飞猛进;处理违章等网上办事大行其道;水电煤缴费全国普及;地铁、公交扫码1年席卷全国……

自此,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深度解决生活痛点,蚂蚁开始沉淀为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赢得越来越多的真爱粉。

2018年-2019年,连蚂蚁内部的同学都感叹,忠粉变多,遇到一些问题、波折时,很多用户会选择包容;遭遇无故“黑”时,也有很多用户会把“保护”打在公屏上。

如此种种,按《财富》的说法:好公司会赚钱,而伟大的公司懂得赢得人心。

至今,蚂蚁仍有一间会议室叫“听阿莲的”,就像亚马逊开会总留把椅子给“缺席”的用户。这是要时时提醒:

“站队用户、普惠用户”,不只是放在嘴边、挂在墙上,更该是刻进基因里的“本性”,那才是金融 科技 创新该有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说:行为的目的就是用一个更满意的状态去代替一个不满意的状态,抛弃那些不尽人意的,获得更好的。

所以,马云曾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时,有人说这是他狂妄自大,有人说这是他创业时银行不给力的意气宣泄,反正就是要与银行势不两立。

但如今,蚂蚁的招股说明书里,100多家银行和它组成CP,几大巨头赫然在列,花呗、借呗、网商银行的2万亿元借款,大部分来自银行小伙伴。

一位银行的朋友告诉小郝子:关键是蚂蚁“普惠创新猛迭代,协作共建不替代”,银行自然放弃势不两立,启动“真香”定律。

比如,针对二维码小店的码商,用流水、地理位置等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填补信用贷的风控空白,把2000元成本的线下核查变成3元成本的技术审核,开创线上信用借款的“310(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介入)”模式。

这让躺着赚钱的银行脑洞大开。自此,风控再也不是传统的转嫁风险、分担风险,而是从根本上压缩风险,80%不能服务的小微商户都转变为准用户,因此,310模式一放开,各家银行就纷纷加入同盟,深怕一步慢,步步慢。

更“科幻”的是,农业金融的大难题也正在被攻克。

因为我国小农经济盛行,土地分散,气候影响大,传统金融无力度量风险。即便高层竭力推广农村金融,却收效甚微,绝大多数农户从未尝过金融的甜头。

而外滩大会上,蚂蚁宣布启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发多种算法,既突破云层遮罩,又分辨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同时它还可持续识别、监测水旱灾害损失,农作物长势等。

再加上当地主管部门***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交叉验证,网商银行就能更准确地推算出农地的产量和收益。以此为基础,借款的额度、期限便有据可依,操作行事有度。

例如江西种植大户刘迎锋承包了2000亩稻田,每年插秧、追肥和收割期,都需要大笔资金雇佣工人,采购农资农具。没有抵押物,银行不借钱。

“但现在,靠天上的卫星,只是在手机上圈了下我的地,35万元借款几分钟就到账了。”刘迎锋说道。

9月开始,全国约1/3县域(690多个涉农县区)率先推广使用该技术。银行正紧盯技术的进程,等它进一步成熟,就参与其中,插旗万亿新市场,再赴有趣的新潮,治愈传统的无聊。

如此,银行、蚂蚁嗑CP,还有基金、保险公司一起打野拿龙, 科技 普惠加快落地, 社会 总效益加速提升,这就实现了诺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说的:“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 社会 实现目标。

没错,大时代的进程中,不变的只有变化,过去金融的丧,正在被 科技 普惠治愈。蚂蚁估值万亿的根本,就在这变而给力的本性里。

有人说外滩大会是蚂蚁上市前的大型 科技 路演,但秀肌肉又怎样?奶谁谁能赢,干啥啥能行,这样的 科技 ,它不香吗?

您对支付宝、蚂蚁集团怎么看?

文章右下角你懂的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