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融资

教育创业融资,教育项目融资

财联社 2022年10月14日 03:20:07

很多朋友对于教育创业融资和教育项目融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群岛 | 周贤:教育创业如何突破 “人的物理有限性” ?

来自小海豚的话:

在群岛,谈到教育创新,我们会说「小即是美,而大是必须的」——因为教育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快速增长、甚至指数增长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对于想要推动教育发生改变的创业者而言,尤其如此。

“优秀的人才,永远是有限的”,而教育领域又是一个严重依赖人的领域,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瓶颈。如何才能突破“人的物理有限性“,带来指数增长的可能性?

本文近800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小海豚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好像做了一场深度咨询,读完后相信你也会有升维的思考。

Enjoy reading~

顾远在《 改变教育需要的不是等待超人,而是…… 》一文里讲到:

“关心教育的人,往往可以分为三类:教育爱好者/教育工作者/教育创业者” 。

而「群岛大学」公众号的读者里有很多就是第三类人:教育创业者。

那么教育创业者的特征是什么?与前两类有什么区别?

大家不是都很热爱教育,想推动教育变化吗?大家不都很努力在学习吗?大家不都是价值观一致吗? …… 

顾远在文章里很清楚的给予说明:

— 首先:教育创业者关心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其次:教育创业者也不在于在想出一个点子,能够执行好一个项目,而是要开创一个 “模式”。

模式这个词也被讲烂了,你跟任何一个投资人谈,都会谈商业模式;跑到基金会里去,也会问你要一个模式。 可是模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章里的这段话也有点难理解:

“模式是一种能够让产品和解决方案稳定而持续地创造价值的方式,以及一个所需的生态系统,甚至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在更优化的均衡上满足社会需求。”

哈哈,每个词都懂,连起来不知道什么意思。而且,和我们 “初创团队” , “初创的教育创业团队”  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们目前最多也就10来个人,营收少则几十万,最多两三百万;商业模式虽然也写在计划书里,但估计大部分人其实从来没有细想过,只不过投资人或者基金会一定要看,也就模仿着写一个 ....

“开创模式” 会不会离我们太远了?

最后,顾远还谈到:

“ 优秀的教育创业者所开创的模式不仅会稳定而持续地提供服务,而且必然会将所作事情的意义化作一种集体的使命,塑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动员起更广泛的力量和资源,最终形成一种社会运动。” 

哇,这句话就更庞大了—— 大家想必都认可里面的每一个词,但到底怎么实现?会不会也离我们太遥远了?

我来换一个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我自己就是一个创业者,开办过几家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公司和机构。

和很多初次创业的人一样,最开始我也并不理解商业模式这个词的意思。

创业创业,不就是自己单干吗?别人做什么,我也可以做什么,而且我相信自己能够比他们做得更好: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服务更优、团队更人性化、离职的人更少、替换成本更低 ..... 如果能找到更好的上下游资源,那么就更好了.....

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创造 “模式” 。 

我的模式,与大部分同行是一摸一样的,我们是在同一个维度里竞争。尤其对于新的小的单干公司而言, 在同一个维度里竞争,意味着你只能 “苦干” ,否则无法赶上前面的人。

这就像门口有一家超市,我们觉得不错,也能挣钱;所以我们也开了一家几乎差不多的,只不过我们更聪明更努力,所以做得可以更好一些;或者它那里卖的是黄瓜,我这里卖的是苹果。但是,这叫做单干,不叫做创业,这里并没有一个新的 Business Model: “事业模式” 的产生。

第一个把零售小店做成加盟型的人,创造了模式;第一个把超市搬到网络上,并打通了线上线下全流程的人,创造了模式。

从纯粹的创业角度,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 “提高效率” 。

有些有教育理想的伙伴一听效率就皱眉头,觉得很不人性。其实, 效率是一个中性词,其实就是提高 “投入产出比” 。而所有的创新所带来的结果,都是在满足某个需求的过程中,投入产出比的不断优化。

也就是, “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可能” 。 无论这个需求是物质性的满足,还是情感心理性的满足;也无论投入产出比的目标是利润,还是带给人们的福祉,道理都是一样的。

“三体” 里有一个词,叫做降维打击:如果三体人和我们在同一个维度里生活,是没办法降维打击的。如果我们在同一个维度里竞争,其实效率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投入产出比之间的差额是有限的:超市A 和超市B,效率之间的差额是有天花板的。

所以, 创业创的就是 一种“升维的可能” :你创造了一种新的维度,这个维度重新组合了所有的元素,其效率远远超过现有维度里的作业者,这叫做 “模式” 。

所以,硅谷YC加速器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互联网思想家保罗.格雷汉姆说过一段话,来描述创业者该做什么:

“ 如果你们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公司,找了工程师租了办公室,帮助客户一个个的做网站,这不叫创业,因为无数个小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如果你们创建了一套软件,能够让网站创建过程自动化,需要用的工程师总量大大降低,这算不错,但还不够,因为你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挨家挨户敲门推销这个服务;

如果你们能够有一套软件帮助用户自动创建网站,然后还有一套体系让用户还能够帮我们传播,甚至变成我们的一分子,而不是靠我们自己逐个敲门推销;那你们就具备了创业公司必须有的能力:‘指数增长的能力’。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创建了自己的升维模式,那些一个个帮客户做网站的公司无论如何在效率方面都比不上我们。”

回到我们的教育领域,影响效率最大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人的物理有限性”。

很多教育者特别喜欢深度研究某个教育专项的内容,这很棒。我们研究如何阅读,很好;研究性教育,应该的;研究 PBL ,必须的 …..  

但是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教育创业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那么我们就要评估: “作为教育创业者(而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重点该如何分配” 。

我们的创业起点往往是这样的:

自己特别热爱某个教育专项或者特别关注某个教育议题,然后自己研究,接着做成课程,租个办公室或者教室,开始招生...... 

——从而启动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后想要发展的话,说起来就两条路:要么不断的开分点,规模不断扩大;要么期待找个渠道合作方,购买我的课程或者方案,业务总额越来越多。

如果要开分店,就意味着要招更多的老师、租更大的房子.... 

 如果要找渠道,... 说真的,找好的渠道绝不容易、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如果自己不掌握用户只提供内容的话,渠道是很危险的 ….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内容产出公司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渠道和内容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渠道纷纷做起了内容,比如腾讯和爱奇艺的网剧;而内容也纷纷做起了渠道,那案例就更多了。)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营收增加的同时,成本也在大量的增加;而且边际成本看起来没有下降的趋势。

招生越多,老师越多,管理成本就越来越高;管理7个人,和管理25个人,和管理300个人的成本,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倍数关系。

老师虽然多,优秀的老师就那么几个?培养成本无限高,怎么办?优秀老师要跳槽,怎么办?

学生越多,各种学习管理的事情就越多,老师们都管不过来了,怎么办?即便是用了微信的方式,但是一个群500人,10个群5000人,各种服务要求层出不穷,把我们忙得够呛。

也就是说, 如果”人“的问题无法突破,那么 “指数增长” 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 “教育现状”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跳入教育创新和教育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我们往往专注于课程内容本身,研究得越来越透,操练得越来越好;但对产品的服务设计和未来的事业模式,往往没有任何新的想法,只是按照习惯做法或者行业传统沿袭下去。

如何具备 “指数增长的能力” ?如何创造 “效率上的升维模式” ?

有一个方向,是教育领域创业者本应该去做,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尝试创建。

“借助这个时代快速提升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释放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能量和行动能量 ” 。

就像在群岛的课堂上所说: 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钢铁侠,无论是在信息收集能力、传递能力和影响他人的意愿上,都大大超出了过去。

“社会化” 事业模式的机会恰恰蕴藏其中。

我这里看过起码1000份教育领域的商业模式书,谈到发展,无非两个:要么开分点,包括网络上的分点;要么是渠道合作,我出内容别人来运营分销。这些当然都是可以去做的。但是作为一个想要推动教育改变的创业者,没有更大的升维想象力,也没有花时间去思考潜在的方向,还是很遗憾的。

我们在群岛课堂里曾经讲过***增长: ***增长的背后,带来的就是效率的指数增长。 什么是指数增长?我们来看一幅图:

注意:很多人对指数增长是有误会的。这里的竖轴指时间,横轴指的是效率,也就是投入产出比。不是单纯的人数,也不是营业额,也不是店数,也不是课程数; 而是 “成本与收益的比值” 。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苹果的人均创造收入186万美元,谷歌的人均销售额是116.8万美元,华为人均销售额是22万美元,百度人均销售额是21万美元。别忘了,当下中国企业的人力成本极其高,并不见得比硅谷低多少,在这个领域单个人力成本是差不多的。

也即是每投入一个平均人力成本,苹果的收益是华为的9倍。

当然, 我们的产出指标还可以定义为社会效应投入产出比,或者环境效应投入产出比 ,比如很多国外的社会企业,或者三重标准企业,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著名的使命性技术开发公司 ThoughtWorks, 都是通过多重指标来定义产出。

但是, 无论如何,我们的横轴都是每个平均投入所带来的产出。

什么是线性增长?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在同一个维度里竞争,只不过我做得更好一些,竞争对手的投入产出比是 1:1.2,我的投入产出比是 1:1.8。

什么是指数性增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可能都要不断投入,但是“深挖坑、广积粮、缓称王”,一直在摸索一个模式。一旦成功,突破效率维度,那后期的迸发是惊人的。线性维度里还在竞争 1:1.8 呢,我这里做到了1:10,甚至 1:50。这不是降维打击,这是升维打击。

什么是脂肪式增长?

这也是德鲁克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任何没有带来效率提升的增长,增加的都不过是组织的脂肪。” 

什么意思?如果我们服务10个学生,成本是1万元;服务100个学生,成本是10万元;服务1000个学生,成本是100万元。

看起来我们做了很多事吧, 其实从创业上而言,并没有 “通过产品设计和组织重塑” 来提高效率,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是恒定的 :永远是1个学生1000元。

这也是我们常常说:如果创业公司在最开始,忙着接各种不同的项目,做的是不同的用户和场景,期待能满足不同的需求.... 表面上看有现金流了,大家也忙坏了,做的也都是教育 .... 但要值得作为创始人的我们思考: 到 底是可以促进整体效率增长的业务,还是看起来体积很大,感觉不错,但其实都是脂肪式的增长。

然后问题就来了。

我们很多小伙伴,遇到投资人时:

— 首先讲情怀:我要改变教育;

— 然后谈课程:我的课程是多么独一无二;

— 然后谈团队:我们特别厉害,老师们讲得多么的好,用户多么喜欢。

— 稍微成熟的,譬如到天使轮的,会讲:我们良好的渠道合作,或者我们的收入已经是多少了....

坦白的说,和我聊过 “模式可能性” 的,比如 “该如何在这个领域里产生升维可能”,或者用简单一点的话来说,“ 我们将怎样提高投入产出比,以至无人可及?” 的创业者实在太少。

创业一开始,当然不可能马上做到;但是能够这样思考过、而且是在持续认真思考的创始人,真是一个巴掌能够数得过来。

融资对创业团队确实是很重要。而一个好的投资人,首先关注的就是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因为这是他作为投资人的首要任务:如何投入一块钱,长出1000块;而不是投入1块钱,收回来的只是1块五毛。

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创始人,是否在真的创业的一个标志;

也就是说,

“我是否在真的思考有可能的指数增长空间 —— 因为,这是我作为创始人的直接责任和任务” 。

这也是很多教育创业者,为什么去见了投资人,但是结束后很多时候对方都不置可否的原因:

你并没有展现给他你这个创业指数增长的可能性,也没有探索一下如何升维的思考。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是选择另外一个呢?他手上的钱也是有限的啊,也需要提高效率啊 ....

我们常常说,投资要看团队。

其实,这个时代,大部分和你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人,都是不错的。有情怀,有勇气,有专长 .... 甚至,人家还有渠道。

但是 人和人的模式想象力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除了想象力之外,每个团队的快速学习能力也极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更不用说,我们做为想推动中国教育变化的创业者,在当下如此可怕的教育环境下,更应该意识到: 教育问题这么多,要推动变革,“小固然就是美,而大是必须的”  。

“ 那么,在我这个创业领域,如何不仅仅现在小而美,还能够在未来大呢?。”  

教育创业,不仅仅是苦心造诣的干活,也不仅仅是情怀漫天的坚持,

而是一个 “不断想象如何拓宽未来的教育边界” 和 “持续学习能响应未来的工作方法” 的过程。

好了,谈了这么多:那作为教育创业者,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群岛所相信和践行的方法论只有四个字,“知行合一” 。

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却很难。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说到:“ 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相信眼前的东西,不擅长选择未来的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虽然也会在理智上相信很多 “我们认为有价值的理念” ,但是在真正工作和生活中涉及到真实执行的时候,却依然没多想就由本能做主,或者不知不觉就随大流,以减少可能的不可知的风险。

知行不合一是正常的;而知行合一才是需要不断刻意练习的。

做为一个开创不一样模式的创业者,我们的思考习惯和认知模式,更是需要不断刻意练习。

作为有潜力的教育创业者,我们要刻意提醒自己练习的思考重点有:

1)身为教育创业者,不能仅仅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具体课程的设计、项目的执行、某个教育理念的深度钻研上。

这些事情,在起步时是必须要做的,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创始人需要去思考一些更重要的、跟创业底层逻辑有关的东西了。

那么,什么是创业底层逻辑?并不仅仅是快点找一个大渠道方,解决我当下的客户流量;或者要找下一个分点,如何租房子。

而是如何打造一个模式,从而让我们具备 “指数增长的能力” ,创造 “效率上的升维可能” 。

2)那么这个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呢?难道我其他事情都不做了吗?

当然不是。

我自己也是一个创业经历超过10年的创业者,深深明白在当下中国创业的不易,以及起步时的千头万绪。

我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好友哀叹创业好累。我是这么说的:“就像你在无尽的海水里游泳,每一次把头探出来想换口气,轻松轻松看看沙滩;很快,又是一个浪头过来,不得不全力以赴闷下头去应付”。

她笑了,不就是 “按下葫芦浮起瓢” 的过程嘛 ......

作为初创团队,人少事多,我们创业者当然什么都要做:小到自己上课,到和同事一起研发内容,到外面找渠道找合作... 都是我们逃避不了的事;日复一日,事事涌来,千头万绪,很快时间就过去了。

但是, 既然我们是那个想要创业的人,至少可以腾出一些时间,与“合适的伙伴” 们,一起来学习、思考和探讨那些 “重要而不紧急,却有可能带来未来指数增长模式” 的事。 

更关键的是:重要而不紧急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创业和一般熟练操作项目不同,

创业面临的是在未知领域里摸索:对未来模式,也就是那颗指向未来的北极星,要有自己的持续思考和大致判断 。

唯有如此,我们才知道当下的每一个动作,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向北极星趋近;遇到了障碍,又该如何调整才更为合适。

否则,不思考北极星在哪里,仅仅凭着本能开船,遇到了冰山根本就无从判断如何越过去;这个(创业者作为)船长是不合格的。

3)对于初创期的教育创业者来说,究竟那个撬动未来指数增长的切角到底在哪里呢?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各自的判断。

我自己的看法是:

打造一个模式,去释放每一个个体的自导向学习能量和自组织行动能量,是有可能得到指数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

不同的创业类型,都有其特殊性。

有的纯粹是资源导向型,自带庞大垄断资源;有的是资本导向型,靠拥有一般人买不起的硬件来获得优势;有的是纯粹技术导向型,靠技术来奠定基础。

那么正在读文章的各位创业者呢?坦白的说:技术上,哪怕是教育技术,都没有绝对优势;大家都是凡人,也没有自带垄断资源;更不是资本导向型,不会一下子有现成的大笔资金随便花。

但是,

如果结合 “社会化学习” 的教育理念,快速打造一个能够释放所有个体能量的超级组织,也许就是真正走向 “指数发展” 的可行角度之一。

这里的释放,不仅仅是指团队内部每个人的能量,还包括释放用户的能量,还包括释放相关社区的能量… 

想想看,如果小朋友们也学会了我们(作为创业者和“大人” ) 所学过的各种个人赋能方式, 他们会怎么做?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老师来逐层管理吗?如果员工们都能够快速的响应变化,快速敏捷呢,我们还要花费很多管理成本吗?如果家长们都能够围绕我们的共同目标自组织,释放他们的能量呢?

一旦掌握了构建这样一个超组织系统的能力,我认为在未来,各位教育创业者们将大有前景。  

人工智能也罢,万物互联也罢,这些技术将成为我们这样 “超级组织” 的好助手,而不是对手。  

同样的,投资也罢,渠道也罢,只有我们成为这样一个 “超级组织” 以后,才会跟上来:因为他们在其中看到了指数增长的可能。

很多人都认为,滴滴是资本追捧的结果。我不这么看:首先是因为它的模式,有可能去释放这个领域里,大部分个体的能量,从而在那个领域里创造了升维打击;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再往前走,淘宝和阿里巴巴也是如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未来:“ A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wnership ” 的原因。充分的Access,才有可能释放个体的能力和能量。

对 于「群岛 大学」 而言:

—我们提倡的是 “面向未来的教育3.0愿景” ,推动的是基于 “社会化学习” 的教育方法。

因为我们相信这能够释放每个学习者的能量,为每一个人带来真正的自由,从而共同构建一个「自由而机能健全的社会」(德鲁克语);

— 我们也希望教育创业者能够打造一个基于 “社会化的事业模式” ,

因为我们相信,这才有可能释放社群里每个个体的力量,从而创造指数增长的可能性,从而 “不但美,也能大”,或者 “不但大,依然美” ;

—我们期待每一个创业团队本身,都能够成为基于个人赋能,高效响应,快速协作的 “社会化团队”,

因为我们相信,这即能够释放每个工作伙伴的行动力,又能够让每一个个人和组织本身,在创业之路上 “不断进化” ,灵活而丰盈。

还记得文章开头顾远的话吗?

“ 优秀的教育创业者所开创的模式不仅会稳定而持续地提供服务,而且必然会将所作事情的意义化作一种集体的使命,塑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动员起更广泛的力量和资源,最终形成一种社会运动。”  

也就是说,我们期待每一个认同并实践教育3.0的教育创业者们,大家的 “  底层教育理念、产品和事业模式、内部组织型态” 三者的内在核心、方法论、呈现的气质 …. 都是匹配一致的;从内到外,我们都是知行合一的。

这条路绝对不容易;也并不一定就能做成;更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功。

但是, 值不值得至少去学习、摸索和尝试一下呢?我个人认为是值得的。

当然,无论是社会化学习、还是社会化商业模式、还是社会化工作组织....   都需要方法体系去支撑,更需要一群同道者去主动学习和刻意练习的, 而不是坐在那里讲讲理念就可以实现。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 的教育理念,在传递给我们所影响的学习者之前, 更应该首先持续而深入的实践在我们教育创业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同样,在群岛这个大社群里,我们分享交流 真实的教育思考、教学实践、创业洞见 ,让分散在各地的教育创业者们借助网络 看见彼此 ,也期待这些分享中的一个方法、一段追问、一次或许不算成功的尝试, 能带给大家新的启发和洞察,开启一段自我觉察、刻意练习、化为习惯的行动。

当越来越多践行教育3.0的教育创业者出现,并彼此相连,我们将有信心看到一片教育的新大陆。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教育行业怎么入手创业

教育培训行业非暴利行业。

培训是预付费模式,看似收钱很多,这些是现金流水,并非实际收入。所以初创时,决定机构什么时候能盈利的是课耗,是老师。因此初创机构,老师是关键,好的老师更是机构稳定发展的保证。

培训行业的单价利润属于平均水平,约有30%-50%之间。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低,如果只有10%-20%,那只能说,宣传推广或者场地费用太高。

2、初创时拒绝铺张浪费

如果是想利用培训行业进行资本运作,融资、扩校区、做规模,再融资上市,这样的套路,那么真的不用太在意教学质量,只要营销做得好,故事讲得好就可以。不过,如今形势,这样操作可行性多高,值得商榷。

如果真的想踏踏实实做这个行业,初期场地真的不用太大。有三五十平方,做一间大教室和几个一对一位置就好。桌椅,可以去找二手家具,除了空调这种必要设备,其他的能省则省,装修简单就好,完全可以用成绩单,学员风采,政策信息做成海报贴墙上。学习的地方,要的不是奢华,只要干净整洁清楚就好。

3、没有原始生源,就先不要自己单干

已经在其他机构带过,有一些自己的铁杆粉丝生源,再考虑出去单干。这批学生是让自己渡过初期阶段,后期,加强维护,这批学生的续费就足够支撑成本。那么再招进来的新生,就是纯利润了。

学生的维护,是初期的重要任务,甚至比招生还重要。一是因为这些是支撑成本的基础,二是口碑的建立就从这第一批学生开始。对于初创阶段,口碑介绍要比宣传招生更稳定一些。

4、折扣优惠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宣传

教育培训不是市场卖白菜,真正有培训需求的家长,关注的重点不是价格有多么低,多么优惠,有多少折扣。而是老师是否有经验,上课是否精彩,课堂内容孩子是否能接受,课后监督检测是否及时,换言之,教学质量才是家长关心的重点。

那么宣传的内容,就不要空洞的说优惠,说宣传口号,而是实际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免费体验课做宣传,可以用中高考政策内容解析做宣传,可以用考前如何针对性复习做宣传,可以用心态如何调节做宣传,可以用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做宣传。这些都是家长关心的实际内容。

千万不要用鸡汤形式讲座,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已经看得太多,麻木了。他们需要的是实际案例分析,实际生活当中能做什么。所以这对主讲人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有生活经历,有教学经历才能讲出来。千万不要觉得家长可以忽悠的,记住,时代已经变了。

5、教育行业是需要沉淀的

我们教孩子的时候,都告诫学生要戒骄戒躁,静下心,好好学。对我们自己,同样也是如此。无论是创办者还是老师,这个行业都是很讲究真功夫的。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不会讲出多么精彩的课,没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不会真正明白如何运营一家教育机构。

3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对此,英国人有着独特的认识,他们认为,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既指向目标达成,有时也指向“创造性的破坏”。因此,创业首先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

4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

一、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二、内容体系

1、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2、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3、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

4、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三、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5.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

6.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7.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5如何进行创业融资?创业融资六种方案

如何进行创业融资?创业融资六种方案

对创业者来说,能否快速、高效地筹集资金,是创业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更是实现二次创业的动力。据了解,目前国内创业者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实际上,风险投资、民间资本、创业融资、融资租赁等都是不错的创业融资渠道。

   一、风险投资:创业者的“维生素C”

在英语中,风险投资的简称是VC,与维生素C的简称Vc如出一辙,而从作用上来看,两者也有相同之处,都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案例:重庆江北通用机械厂从1995年开始研制生产大型氟里昂机组新产品,其具有兼容功能,并可以用其他冷冻液进行替代。由于银行对新产品一般不予贷款。重庆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100万元贷款。两年后,江北通用机械厂新产品销售额达7000万元。

二、天使投资:创业者的“婴儿奶粉”

天使投资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处于构思状态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虽是风险投资的一种,但两者有着较大差别:天使投资是一种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形式,其资金来源大多是民间资本,而非***的风险投资商;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有时即便是一个创业构思,只要有发展潜力,就能获得资金,而风险投资一般对这些尚未诞生或嗷嗷待 哺 的“婴儿”兴趣不大。

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天使投资人通常是创业企业家的朋友、亲戚或商业伙伴,由于他们对该企业家的能力和创意深信不疑,因而愿意在业务远未开展之前就向该企业家投入大笔资金,一笔典型的天使投资往往只是区区几十万美元,是风险资本家随后可能投入资金的零头。

对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既吃不了银行贷款的“大米饭”,又沾不了风险投资“维生素”的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天使投资的“婴儿奶粉”来吸收营养并茁壮成长。

案例:牛根生在伊利期间因为订制包装制品时与谢秋旭成为好友,当牛自立门户之时,谢作为一个印刷商人,慷慨地掏出现金注入到初创期的蒙牛,并将其中的大部分的股权以“谢氏信托”的方式“无偿”赠与蒙牛的管理层、雇员及其他受益人,而不参与蒙牛的任何管理和发展安排。最终谢秋旭也收获不菲,380万元的投入如今已变成10亿元。

   三、创新基金:创业者的“营养餐”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也越来越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这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迫切要求和融资困难的矛盾,也成为***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有鉴于此,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建立并启动了***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创新基金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可口的“营养餐”。

案例: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运行一年来,主要进行产品开发,几乎没有收入,虽然技术的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资金的短缺越来越突出。当时正值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启动,企业得知后非常振奋,选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铁路车站全电子智能化控制系列模块的研究开发与转化”项目申报创新基金。为此,他们进一步加快了研发的速度,于1999年12月通过了铁道部的技术审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正因为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于2000年得到了创新基金 100万元的资助,它不仅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且起到了引导资金的作用。同年,该项目又得到了甘肃省科技厅50万元的重大成果转化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2万元的基础研究经费。2001年,针对青藏铁路建设的技术需求,该项目被列入甘肃省重点攻关计划,支持科技三项费用30万元。

四、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创业者的“安神汤”

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量企业嗷嗷待 哺 ;一方面银行资金缺乏出路,四处出击,却不愿意贷给中小企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银行认为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风险难以防范。然而,随着***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植以及担保贷款数量的激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必将成为中小企业另一条有效的融资之路,为创业者“安神补脑”。

案例:上海一家高科技公司属国内一流艺术灯光景观建设***企业,开发了数十项产品。在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支持下,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与业务发展相伴而行的则是资金困境。工程类企业的行业特点是资金回笼速度慢,营运资金占用情况严重。但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又缺乏与银行合作的信用记录,获得银行融资困难重重。

2005年底,该企业得到中投保的提供保证担保的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由此,该公司近两年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6~7月,该公司先后中标08北京奥运场馆照明工程合同。

   五、***基金:创业者的“免费皇粮”

近年来,***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各省市地方***,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断采取各种方式扶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者优势产业。为此,各级***相继设立了一些***基金予以支持。这对于拥有一技之长又有志于创业的诸多科技人员,特别是归国留学人员是一个很好的吃“免费皇粮”的机会。

案例:2001年在澳大利亚度过了14年留学和工作生涯的施正荣博士,带着自己10多年的科研成果回到家乡无锡创业。当无锡市有关领导得知施正荣的名声,和他的太阳能晶硅电池科研成果在国内还是空白时,立即拍板要扶持科学家做老板。在市经委的牵头下,无锡***联合当地几家大国企投资800万元,组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有了***资金的鼎力支持,尚德公司有了跨越式发展,仅仅3年时间销售额已经过亿元,成为业界明星企业。

6***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哪些政策扶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从教育、资金、服务、空间、成果等方面提出各项举措,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链需求。

01十数万导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3万余门;聘请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双创教师,专职教师近3.5万人、兼职导师13.9万余人。《意见》指出,高校要创新培训模式,组织双创导师深入校园举办创业大讲堂,进行创业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等。相信会有更多行业优秀人才加入到双创导师队伍中来,共同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

02***投资的孵化器的30%场地免费

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依托于孵化载体与平台建设。《意见》提出,要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发展,鼓励各类孵化器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定比例的免费孵化空间,降低入驻条件;***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

03大学生创业风险救助机制保障创业

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减少大学生创业后顾之忧。《意见》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救助机制,可采取创业风险补贴、商业险保费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04“减税降费”减轻创业负担

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着力为大学生创业减轻负担。《意见》提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可按一定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规定减免所得税等财税扶持政策。

05普惠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题

金融服务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如《意见》提出各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及贴息政策: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对10万元以下贷款、获得设区的市级以上荣誉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免除反担保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申报审核流程,提高贷款便利性。

06拓宽渠道支持创业成果落地

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意见》提出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加强地方、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合作对接;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利用孵化器、产业园等平台,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汇集***、企业、高校及社会资源,加强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后续跟踪支持,推动优秀项目落地。

07设立专项基金促“互联网+”创业大赛发展

近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的抓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潜能。自创办以来,累计603万个团队的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仅6届大赛的400多个金奖项目就带动就业达50多万人。

为促进大赛持续发展,《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推动中央企业、社会资本发起成立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专项发展基金。并鼓励省级人民***积极承办大赛,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和条件保障;支持行业企业深化赛事合作,拓宽办赛资金筹措渠道,适当增加大赛冠名赞助经费额度。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得到***大力支持,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创新发展的队伍中来,共同建设强大祖国。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