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情

老鸹撒的做法(老鸹撒的三个字怎么写)

用户投稿 2022年03月27日 23:36:13

陕西有种特色面食,名叫“老鸹撒(lǎo·wā·sá)”。制作时将事先和好,呈粘糊状的面团,用筷子夹成疙瘩,边夹边投入开水锅中,夹出的面疙瘩,为两头尖中间圆的样子,酷似老鸹(乌鸦)的头,故称作“老鸹撒”。

老鸹撒的做法

央视热播剧《装台》中吃老鸹撒的场景

老鸹撒的创制,据传跟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有关。当年李将军在前线抗击匈奴,为败匈奴使“诈败”之计,为演戏演得逼真,且逃且弃兵甲,连锅灶也给扔了,结果做饭时犯了难。李将军只好命将士卸盔为釜,取草木为筷,将面团拨入盔中,加野蔬烹之,三军饱,精神振,诱匈奴兵入围,大胜,回朝。汉武帝听说后,命御厨仿其法制作,以犒三军。并赐该食名曰“老鸹撒”。

老鸹撒的做法

老鸹撒 图片:来自网络

传说虽不见得可靠,但也并非无稽之谈,传说中的只言片语,也许就隐藏着历史的真相。

西汉前期,即创制老鸹撒的那个年代,尚无面食发酵之法。发酵技术虽说商周时代早已用于造酒制酱,但用于面食制作,却是汉末以后的事了。没有发酵,估计西汉前期的面点制作就比较单一了,且种类不会多。这样,老鸹撒的出现才显的那么新鲜,它丰富了当时的面点种类,而且它的制作工序、造型、口感等估计也迥异于京中的其他面点,汉武帝大概也是见所未见,要么他也不至于那么兴奋,又是命御厨仿制,犒劳三军,又是钦赐御名。

老鸹撒的做法

用筷子夹老鸹撒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常说吃面条吃面条,但面条并不是面食一开始出现就有的。据考证,今天呈细条状的面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基本成形的。东汉刘熙《释名》中提到的被有的学者视为面条萌芽的“汤饼”,即在沸水中煮熟的饼(东汉时用水将面和在一起做出的食品都称作饼),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作面条。因为这里的“汤饼”是一种面片汤,类似今天的“揪面片儿”,系将揉匀醒好的面团托在手上撕成片下沸水煮成。

老鸹撒的做法

老鸹撒 图片:来自网络

可以想象,西汉时期的面点应该要比东汉的“汤饼”即片儿汤,更“粗放”一些。而呈疙瘩状的老鸹撒相比呈片儿状的“汤饼”,无论在工序上,还是在造型上都要粗疏的多。根据时间的先后,面食的造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条面条发展的路径:老鸹撒(面疙瘩)→汤饼(面片汤)→面条。

老鸹撒创制于西汉的说法,可见是经得住推敲的,而且自创制后就成了一种重要的面点形式,并且不断发展演进。正是在老鸹撒的基础上,中国面食从面疙瘩到面片再到面条,逐渐形成了中国面食世界的蔚然大观!

想了解更多饮食背后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味外之道”!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