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融资

跟特斯拉有关的创业项目(特斯拉的创业启示)

用户投稿 2022年12月28日 23:42:1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跟特斯拉有关的创业项目的问题,以及和特斯拉的创业启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本文目录一览

2特斯拉的创业也很难,同时进行两个巨难项目,马斯克太厉害了

上一篇文章我写了SpaceX的不容易,而特斯拉是和SpaceX同时期进行的。

我们以为至少造 汽车 比造火箭容易多了,可没想到,特斯拉也是这么地不容易,而在那个时候,马斯克是同时经历着两个异常艰难、异常耗费时间和烧钱的创业项目,好几年都没有收入,自己手里的储蓄又快花光了,这一切的境遇都让人太容易放弃了…

斯特从小就爱捣鼓化学实验和发明创造,他在斯坦福读书的时候,买过一辆破烂保时捷,在车库里把它改装成了电动车。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是从车库里鼓捣东西而起家的,有此可见,不要管制你的孩子,不要总限制他几点睡几点起,由他捣鼓,没准会让世界惊艳一把。不要用你世俗的时间表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2002年,斯特从斯坦福硕士毕业,并换过好几份工作。

我发现欧美的父母真是很淡定,如果换作中国父母很可能会说,怎么这么不稳定,换来换去的,你什么时候才能稳定下来?

斯特招待了斯坦福的学弟——来自同一个兴趣社团的——太阳能车团队。

在和他们的沟通中,斯特意识到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并且想象,如果把一万块锂离子电池串联起来能够让 汽车 行使多少公里?

斯特游说斯坦福学弟制造一辆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他们答应了,但当时谁都不知道斯特对这个产品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包括斯特自己。

于是斯特开始为这个项目筹资,他开始群发邮件,去展览会派发传单,但几个月过去,没有人对这个产品感兴趣,投资者一再地拒绝了他。

直到2003年秋,一次机缘巧合情况下,斯特遇到了马斯克。

马斯克一听这个概念就被点燃了,因为他此前思考电动 汽车 的可能性已经数年了,他们一拍即合,马斯克决定投资斯特他们的团队。

而几乎同一时间,北加州的艾伯也对锂离子电池驱动 汽车 感兴趣了,他拉了几个人,租了办公室,并为这个概念 汽车 起名为「特斯拉」。

在2004年1月,原始的特斯拉创业团队开始找人拉投资。

从一开始,艾伯就想到了马斯克,因为艾伯听过马斯克几年前在斯坦福的一个火星兴趣社团的演讲——马斯克当时是为了招募SpaceX的工程师。

艾伯认为马斯克是那种拥有与众不同想法的人,他应该会在电动 汽车 领域持***态度。而别人告诉艾伯,马斯克也正在电动 汽车 领域寻找投资项目——这简直就是太巧了。

马斯克以65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特斯拉最大的持股人和董事长,而艾伯拉到了投资,却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马斯克牵头让斯特也加入了特斯拉团队。

他们一开始的计划是,生产一辆原型车。

汽车 的确比火箭容易造,在2005年1月,第一辆原型车就造成了,马斯克试驾了,非常高兴,又投了900万美元。

2005年7月份的时候,工程师们发现了电池组一个巨大的潜在瑕疵,他们尝试点燃了20块绑在一起的电池,电池炸得飞了出去。

而他们的原型车上有7000块这样的电池,一旦碰撞失火,爆炸的规模难以想象。

特斯拉专门成立了一个6人测试组去解决电池的问题,为了找到防止爆炸的方法,他们实验用了几千块电池。

2006年5月,马斯克再次给特斯拉投资了1200万美元。

电池的问题解决了,但车体过热的问题又出现了。

特斯拉一开始定价9万美元。

他们的商业计划是:从少量高价产品入手,然后随着核心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进步,逐渐向大众负担得起的车型过渡。

艾伯说:「手机、电冰箱、彩电,最初并不是为大众设计的低端产品。这些产品在当时都是比较昂贵的,是为那些具有相应购买力的人量身打造的。」

2006年7月,他们向媒体展示了这部车,又有一场 汽车 展会邀请特斯拉团队把车放到展会中展览。

在展览中,特斯拉进行了预售,特斯拉大受欢迎,大家排队支付了10万美元的定金。

在测试、改进、准备量产的过程中,特斯拉的团队发现了变速系统有问题,而供应商们并不想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创业公司去重新设计并制造出一款适合特斯拉的变速系统。

而原本预售的特斯拉预计在2007年11月就交货的,但2008年1月开始,特斯拉团队必须得从0开始自己着手解决变速系统的问题。

当得知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时,马斯克对于艾伯管理公司的方式感到担忧,于是他让一个中间人进驻特斯拉进行调查。

中间人发现,在设备和原材料的方面,特斯拉的开销太惊人了,而且公司的记账软件也不是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使用,而是有的人用,有的人不用,而且用的人里面,很多人都在随便记,但他们依然把这个数据视而不见地汇报给董事会。

而重新理清成本一看,生产一辆特斯拉的成本也许需要20万美元,而它的预期售价却是9万美元。

而 汽车 难以置信的成本、变速系统的问题,以及不作为的供应商,这些事情都严重影响了公司运作。

随着特斯拉开始拖延发货日期,已经支付了预售款的客户开始索取退款。

马斯克认为,艾伯在管理公司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竟然允许成本飙升到如此之高。而且在马斯克看来,艾伯哈德还试图对董事会隐瞒事态的严重性,这基本上是在欺骗公司。

马斯克撤换了艾伯的CEO职位,找了迈克尔来接替他,迈克尔在处理复杂的制造业务和物流问题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从2007年开始尝试量产起,特斯拉就面临着各种问题:

碳纤维的车身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在上面喷漆很困难。

电池组有时会出现故障。

电动机时不时地会短路。

车身面板之间有肉眼可见的间隙。

变速系统又需要自己重新设计和制造。

特斯拉的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设计 汽车 的发动机和变频器,并减轻一些重量。

迈克尔试图将特斯拉打包成一个资产实体,这样就可以将它出售给大型 汽车 公司。

在迈克尔看来,特斯拉一定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家公司甚至无法做好他们唯一的产品,资金随时会大量流失,并且已经错过了一系列的交货期限。

而特斯拉的工程师们竟然还在做一些无关的实验。

所以迈克尔认为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尽可能让特斯拉看起来还不错,帮它找一个好的买家。

但马斯克对于把特斯拉的资产装扮一番后待价而沽并无兴趣,所以他又换了一个CEO。他把迈克尔撤换了,换上了吉夫。

然后马斯克充分地把在SpaceX的工作态度拷贝到了特斯拉里来,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马斯克会亲自过来处理。

有一个员工因为孩子出生而错过了一场活动,马斯克劈头大骂:这不是借口。我感到非常失望。你需要弄清楚,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我们正在改变世界、改变 历史 ,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那你就别干了。

其他员工虽然很享受过去5年里种种工程挑战带来的快感,但是他们的身心已经严重透支了。有几个初创员工因为无法忍受马斯克的性格而离开。

到2008年的时候,公司的钱用完了,而金融危机又席卷美国,投资人认为在经济衰退期,没有人会愿意购买 汽车 ,所以不愿意投资特斯拉。

现在,马斯克如果想要将特斯拉从这个两难的泥沼中解救出来,他只能冒着失去全部财产,并让自己濒临精神崩溃的风险。

3马斯克的“坎坷”创业之路:特斯拉刚能自力更生,SpaceX又陷入挣扎

本周早些时候,马斯克表示他不喜欢拜登的“重建更好”法案,理由是美国的财政支出已经失控,联邦赤字是不可持续的。而他公开反对补贴电动车的提案,只是为了表达特斯拉已经成熟,该公司不再需要补贴。

但在谈到特斯拉有能力自力更生之前,马斯克表示,现在SpaceX似乎突然变得摇摇欲坠。

在11月25日感恩节的那个周末,马斯克在一封致SpaceX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星舰的“猛禽”发动机生产出现了危机。如果SpaceX明年无法实现两周一次的飞行频率,公司将面临“真正的破产风险”。

多年来,马斯克观察者普遍认为,特斯拉处于灾难和崩溃的边缘,而SpaceX——马斯克于2002年创立的公司,是特斯拉规模较小、更稳定的兄弟公司。

尤其在2018年,当时特斯拉竭力提高Model 3的产量,并遭遇了一波高管离职潮。当马斯克发推文称他考虑将公司私有化时,混乱达到了顶峰,这导致他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

但在幕后,特斯拉开始扭转局面。该公司2018年以创纪录的交付量一扫阴霾,并在2019年一直保持着这种势头。去年,该公司推出了Model Y,在上海开设了工厂,并被纳入标普500指数。

自特斯拉2010年上市以来,马斯克今年首次没有出席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此前他表示他以后不会再出席此类活动,除非有重大事情。随着年底的临近,特斯拉的估值超过1万亿美元。

在过去几年中,SpaceX已经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星舰和卫星互联网项目星链,该公司的估值最近达到了1000亿美元。

SpaceX正在开发巨大的下一代火箭星舰,该公司正在得州南部的一个设施中测试原型,并已进行了多次短期试飞。但是,为了进入轨道发射,火箭原型将需要多达39个 “猛禽”发动机,这就需要大幅提高发动机的产量。

但不幸的是,“猛禽的生产危机比几周前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特斯拉告诉SpaceX团队,“随着我们对前任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问题比报道的严重得多”,并表示他正在全力以赴解决发动机生产问题,将“整夜和整个周末都在猛禽生产线上”。

“离开的前任高级管理人员”可能指的是SpaceX前推进动力业务副总裁Will Heltsley,据CNBC报道,由于缺乏进展,他离开了“猛禽”的生产。

此外,SpaceX负责任务和发射运营的副总裁Lee Rosen和高管Rick Lim也离开了公司。

高管大批离职、生产问题凸显、马斯克放弃休假重回工厂,猛禽和星舰似乎成了新的Model 3。

航天资讯网站SpaceExlored指出,星舰的成功对SpaceX的未来至关重要。虽然猎鹰九号目前是公司的主力,但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使SpaceX以更低的成本发射更多的有效载荷,如果能成功的话。

正如马斯克所说,特斯拉已经长大了,而SpaceX却在苦苦挣扎。

4马斯克“商业帝国”涉全球八大关键领域,将长远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毫无疑问,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有很多头衔,比如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特斯拉和 SpaceX 的首席执行官等等。

殖民火星、将成为人工智能“宠物”的未来人类等,这些不同寻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仅为他带来了声誉和财富,也招来了不少非议和审查。

虽然马斯克大多是从颠覆现有技术的角度出发,但他的商业帝国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重要行业甚至全球性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八个领域解析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以及它们将如何颠覆这些行业并改变世界:

虽然过去一直遭受着无法满足生产目标的困扰,特斯拉(Tesla)在新冠疫情期间没有放慢脚步。尽管在这次疫情危机中一些工厂被迫关闭,但整体上仍保持盈利。

同时,特斯拉正在迅速扩张,预计将在美国和德国增建两家新工厂;其股价也翻了两倍,一度成为市值最高的 汽车 制造商之一。

特斯拉的使命

特斯拉成立于 2003 年,是马斯克继 PayPal 之后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也是他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

特斯拉成立之初便设想了自动驾驶 汽车 的未来:大多数人将乘坐自动驾驶的特斯拉出行,而且车主还能将爱车出租赚钱。

但产能问题始终困扰着它,由此引发的延迟交货也曾一度让很多股东担忧。特斯拉的大肆宣传使其成为做空者眼中的诱人目标,但至少在 2020 年,特斯拉的表现让做空者损失惨重,各家空头总亏损超过 200 亿美元。

从各国政策走向角度看,期望电动 汽车 成为主流是有道理的。英国和法国已经决定从 2040 年禁止柴油和汽油车销售。作为最大的 汽车 市场,中国也表示,到 2025 年,20% 的车辆应使用某些替代燃料。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各大传统车企也在推动电动 汽车 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按这种节奏发展,在电动车市场独占鳌头,似乎就意味着最终将领跑整个 汽车 行业。

特斯拉的 历史 和承诺

严格来讲,Model 3 是特斯拉第一辆面向大众市场的量产车,于 2020 年 3 月正式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 汽车 。但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2016 年 3 月,特斯拉官宣 Model 3。48 小时内,该车订单达到近 25 万笔,总计潜在销售额超过 100 亿美元。

可是产能和交付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公司。

马斯克当时承诺,在 2017 年第三季度生产 1500 辆 Model 3,到 12 月每月生产 2 万辆。但实际上,在第三季度只完成了 260 辆的生产。此后,Model 3 的产能问题一直延续到了 2018 年,并终于在当年 6 月的最后一周达到了每周 5000 辆的目标。

为了解决产能瓶颈问题,马斯克也付出了不少努力:2 周内完成临时帐篷的搭建来容纳新的总装生产线;他本人更是 24 小时留在工厂亲自监督,每周工作时长达 120 小时。

此后特斯拉产能开始逐步增加,2020 年第二季度交付了 9 万多辆车。至于其目标,是到年底时交付 50 万辆。

特斯拉的另一个特色是其自动驾驶技术 Autopilot,每辆车配有 8 个外部摄像头,12 个超声传感器和一个雷达,用于生成周围环境模型。这些模型会上传到特斯拉服务器,工程师会研究这些数据,并与其他特斯拉上的数百万小时环境素材进行比较。

目前四种特斯拉车型使用的都是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实现自动跟车、泊车和***召唤等功能。但马斯克最初声称的“完全无人驾驶”尚未实现,不仅技术上还不成熟,有关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法规的批准仍然是障碍。

特斯拉最近的成功

特斯拉最近几个月取得了许多进展:

但是,质疑人士对其最近几个季度利润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分析师觉得该公司估值过高。同时,在美国购买特斯拉电动 汽车 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到期,这可能会导致买家需求下降。

马斯克认为,如果人类始终只是单行星物种,那么走向灭绝会是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对地球以外地区的 探索 越多,在面对超人类 AI 或地球自然资源枯竭等威胁时,就越游刃有余。

于是,2002 年马斯克创立了 SpaceX,其目标是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SpaceX 网站上写着马斯克的一段话:“清晨醒来,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这就是航天文明的全部意义。”

2020 年夏天,SpaceX 成为第一家将两名 NASA 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并返回的商业公司。该任务也是自 2011 年 NASA 结束其航天飞机计划以来,首次从美国本土完成的载人航天。

目前的技术

高昂的发射费用让人们对太空旅行望而却步。但是随着商业火箭技术的发展,其发射成本在过去十年下降了 20 倍。

造成高昂成本的技术原因有很多,包括建造一次性火箭的资金要求、低容错性、高系统的复杂性等等。对于马斯克来说,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太空旅行的关键。NASA 的航天飞机也是出于类似的想法设计的,但由于消耗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主燃油箱的价格增加了成本,最终导致该计划未能实现其预期价值。

SpaceX 的猎鹰火箭(Falcon)是一支奇兵。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将飞船升空的成本降低了五倍。2020 年 8 月,SpaceX 庆祝了其第 100 枚火箭的发射,同时也是单个轨道火箭重复使用 6 次的新里程碑。

从长远来看,马斯克希望 SpaceX 在 2050 年之前将 100 万人送上火星,而这需要将猎鹰的每吨入轨成本降低 1000 倍以上,才可以维持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的火星城市。

SpaceX 的火星梦

从经济上考虑,要降低成本,使商业星际太空旅行成为现实,仅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还远远不够,还需要:

SpaceX 运载工具使用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 Methalox。为了生产甲烷,SpaceX 将从火星的大气中收集二氧化碳(大气中 96% 是二氧化碳),并从地表开采水。这种方式有望生产回程所需要的燃料。

这个想法的主角,将不是目前的 Falcon 火箭加龙飞船组合,取而代之的是 SpaceX 正在开发 Starship(“星际飞船”,以前称为 Big Falcon Rocket)。8 月初,其原型飞船首次成功发射了 500 英尺。

雄心勃勃的“星际飞船”有 400 英尺高,30 英尺宽,由 37 台 Raptor 发动机推动,一次最多可运送 100 人。

下一步是什么

在 SpaceX 将任何人带上火星之前,它首先计划将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带往月球旅行。

2018 年 9 月,马斯克宣布,这位亿万富翁及其 6 至 8 位客人将成为自 1972 年阿波罗 17 号宇航员以来第一批近距离观察月球的人类。项目最初定于 2019 年启动,后来 SpaceX 将其推迟到(最早)2023 年,目前专注于发展更强大的 Starship 和卫星互联网服务。

就马斯克的创新而言,通常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找到一个因技术落后而失败的旧想法,然后用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也是马斯克和 SpaceX 探索 价值万亿美元卫星互联网行业的套路:为传统宽带技术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提供高速网络服务。

SpaceX 雄心勃勃的百亿美元 Starlink 项目并非为所有人提供高速互联网,而是针对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人群。马斯克自己也曾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客户与传统电信与运营商不一样,不会对它们构成威胁。

卫星互联网的 历史

用卫星部署互联网服务的想法并没有很“创新”,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至今,曾有铱星、Teledesic、Globalstar 和 OneWeb 等公司涉足其中,但没有一家能坚持下去。

Starlink 与它们相比,具备一些重要优势:

2018 年,SpaceX 获得了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可发射多达 11943 颗宽带卫星。几个月后,SpaceX 首次将二手火箭送入太空,之后 SpaceX 将一颗卫星的发射成本降低到了约 6200 万美元,而竞争对手的价格则高达 1.65 亿美元。SpaceX 重复利用的火箭技术可以进一步改良,将成本压缩到 3000 万美元以下。

截至 2020 年 8 月,Starlink 已部署了近 600 颗卫星(预计要 800 颗卫星才能让互联网服务开始工作)。该公司计划在 2020 年底之前在北美提供服务,2021 年扩大到接近全球的覆盖范围。

下一步是什么

SpaceX 仍然面临两个挑战:

此外,该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据传苹果公司也在组建一个卫星互联网团队,而亚马逊的 Kuiper 卫星项目最近也获得了 FCC 批准。

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是马斯克的追求之一。

他最初在 2004 年向亲戚提出了成立 SolarCity 公司的概念。这是他希望太阳能成为主流技术的第一次尝试,当时市场正处于 2000 年初的“太阳能淘金热”中。

因为遭遇了重大财务问题,SolarCity 在某种意义上失败了。虽然它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住宅太阳能供应商,并被特斯拉以 26 亿美元收购,但这次有争议的收购,引发了特斯拉股东的不满和起诉,而且目前这起诉讼仍悬而未决。

SolarCity 的 历史

SolarCity 面临的是新能源领域的“最后一英里”挑战,即真正实现太阳能的普及和主流化。

虽然到 2013 年,它已成为美国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但是它的关键创新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在金融层面。

在 SolarCity 出现之前,安装太阳能屋顶的费用在 3 万到 5 万美元之间。SolarCity 率先提出了“太阳能租赁”策略,允许房主免费安装屋顶并逐步偿还安装成本。

2014 年 2 月是 SolarCity 的市值巅峰,但随后其合同取消率很快飙升至 45% 以上。一些批评者指出,SolarCity 的销售策略是罪魁祸首。该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大肆渲染节省的费用来推广预定和安装,但当真正需要交费的时候,客户就意识到自己节省的钱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承诺的那么多,便立即取消了安装。

当时,SolarCity 的销售团队每周都新增数百人,他们在提成的激励下签下一笔笔订单,但公司的营收却没有增长。

两年后,错误的运营方式让 SolarCity 的股价下跌了三分之一。这时,马斯克提议特斯拉收购 SolarCity。交易获批后,特斯拉将 SolarCity 的业务整合到了 Solar Roof(太阳能屋顶)产品线中,扩大了特斯拉提供新能源的能力。

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

但 Solar Roof 的进展缓慢,2017 年 5 月完成了第一批预定,2018 年春季才有第一批非员工安装。一个典型的美国独立屋,算上美国***的税收抵免,覆盖 2000 平方英尺屋顶的成本约为 5 万美元,其中 40% 是太阳能板。

理论上,如果天气晴朗,这些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电不仅可以供应整户人家的使用,还可以卖给当地电力公司。

尽管这项技术是有前途的,但特斯拉仍无法打开市场。到 2018 年 5 月,特斯拉仅完成了 12 个屋顶的安装。2019 年 10 月,特斯拉推出了屋顶的第三次迭代,该公司声称这将更便宜且更容易安装。

马斯克还表示,2020 年第二季度的业务范围已经从 8 个州拓展到 25 个,太阳能屋顶安装量也比上个季度增加了两倍。此外,他还表示要在 2020 年底扩展到国际市场,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举动。

障碍还在继续

特斯拉还因 SolarCity 面临法律纠纷。2019 年 8 月,沃尔玛在其 7 家门店的太阳能电池板着火后起诉特斯拉,但几个月后迅速达成和解。

收购 SolarCity 之后,特斯拉还陷入了股东提起的重大诉讼中。特斯拉股东称,马斯克错误地陈述了 SolarCity 当时的金融状况,26 亿美元的收购实际上是援助这家企业。但实际上,马斯克在证词中表示,他将所有 SolarCity 员工调去生产 Model 3,进一步损害了 SolarCity 复兴的机会。

特斯拉其他高管在 2020 年 1 月以 6000 万美元和解,但马斯克仍然是该案的唯一被告,并将于明年 3 月开庭。

用真空管道运输是一个世纪以前就诞生的想法,但直到 2012 年,人们才开始慢慢受到马斯克的影响、改变想法。

马斯克于 2012 年首次公开谈论 Hyperloop。

在白皮书中,他表示要与 SpaceX 和特斯拉团队合作,测试该想法的可行性并了解其经济性。

他们设想了一种“胶囊舱”式容器,可以在 2 分半钟内行驶 30 英里,将 6 个小时的行程缩短到 30 分钟,而且只需花费约 20 美元就能维系收支平衡。这是 Hyperloop 商业运输模式的雏形。它比任何传统运输方式都要快,是日本新磁悬浮列车时速的两倍。

哪些行业会受到影响

Hyperloop 可能会对几个不同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 7600 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航空业。除了不能跨越大海,Hyperloop 可以比飞机更快、更便宜地运送乘客,这种速度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可以在纽约曼哈顿上班,却住在 6 小时车程以外的乡村,因为用 Hyperloop 通勤只需要 30 分钟。

它也可以彻底改变货运规则。美国近一半的进口货物途经洛杉矶和长滩的港口,有 1.4 万名卡车司机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南加州的仓库和铁路货场,每天运送的集装箱就有 1.1 万个,每年燃烧约 6800 万加仑燃料。

虽然我们仍然需要卡车来解决“最后一英里”的运送,但类似 Hyperloop 的系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运送货物。

谁在开发 Hyperloop

马斯克虽然提出了这一想法,但目前他没做出太多努力,一些其他公司取得了一些进展:

美国运输部于今年 7 月发布了有关 Hyperloop 的技术指南,并成为了第一个这样做的***机构,这在该行业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框架将 Hyperloop 提案置于联邦铁路管理局的管辖之下,使未来的项目有资格获得铁路建设拨款。

但是对 Hyperloop 技术的批评者则表示,该项目面临跟高铁类似的通行权获取困难和高昂的建设成本,而且所需的隧道挖掘技术还未成熟。而这一点,马斯克也心知肚明。

2016 年 12 月,马斯克在推特上抱怨了洛杉矶糟糕的交通状况,同时表示自己要造一个隧道挖掘机来改善这种状况。

由此诞生了 Boring Company。Boring 在英文中既有挖掘,也有无聊的意思,因此又被称为“无聊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建设安全、易于挖掘且低成本的隧道,以用于通勤、公共事业和货运”。

现有技术

现有隧道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挖掘一英里隧道的成本通常在 1 亿到 10 亿美元之间。而无聊公司则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每英里 1000 万美元。

降低成本的方式可归结为两点:尺寸和挖掘速度。隧道的成本与隧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隧道越宽,成本越高;挖掘速度越慢,成本越高。

无聊公司打算建造仅 14 英尺宽(目前主流隧道宽度的一半)、横截面积只有四分之一的隧道,由此可以节省数千万美元。普通挖掘机通常要用 8 到 12 周才能挖掘 1 英里,无聊公司的目标是每周挖掘 1 英里,效率提升 8 倍以上。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以 150 英里/小时的速度用电动滑板运输车辆,但马斯克在 2019 年中表示这一想法已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自行开车通过隧道的方式,一些人认为这破坏了最初的革命性公共交通理念。

此外,马斯克还希望用挖掘出来的废料制成廉价砖块,以每块 10 美分的价格出售,或对***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免费,这可以促进废物利用,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

无聊公司在做什么

目前,无聊公司有四个完成度各不相同的项目。

第一个是专门为研发而建造的测试隧道: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SpaceX 公司附近,已于 2018 年 12 月完工。

第二个项目是首个商业合同:为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打造一个 0.8 英里的环路,可用改装版特斯拉运输与会人员和游客。它有望将使步行 20 分钟的路程缩短为 1 分钟。该项目预计于 2021 年 1 月完工并对公众***。

无聊公司还计划覆盖拉斯维加斯更多地区和设施,包括机场、 体育 场和市中心,甚至一路延伸到洛杉矶。

但自合同获批以来,这个耗资 5000 万美元的项目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可容纳 16 人的有轨电车设计, 到 2020 年 7 月的最新渲染图改成了 Model 3 轿车,大约可容纳 5 人。

另一个项目也面临挑战。该公司 2018 年宣布了一个名为 Dugout Loop 的项目,旨在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将乘客从东好莱坞运送到 Dodger 体育 场。但是,该项目仍在洛杉矶市工程局的审查中。

2018 年,无聊公司被选中建造芝加哥高铁,此前马斯克承诺可以建造一个 18 英里的环路,只用他自己的 10 亿美元,不需要公共补贴。目前,该项目已经搁浅,无法在无聊公司的网站上找到。最后一个项目是连接华盛顿特区和巴尔的摩的隧道,目前也在接受审查。

一些批评者认为,马斯克和无聊公司给出的愿景过于虚无缥缈,实际操作起来就像是升级版地铁,甚至是特斯拉车主的私人隧道。

下一步是什么

对于马斯克来说,无聊公司只能算是一种业余爱好。正如他在 2018 年所说的那样,这份工作只占他时间的 2% - 3%。但是无聊公司的进步可能对其他业务有一定帮助。

首先是特斯拉。隧道的使用成本较低,因为它们仅用于特斯拉电动车,从而减少了通风需求并提高了速度。第二个是 Hyperloop。这个项目需要的隧道更大,但是通过较小的隧道项目获得的经验和进步,可以帮助无聊公司提高挖掘效率。第三个是 SpaceX。马斯克的目标是将 100 万人送上火星,而隧道对于实现这一愿景至关重要。在恶劣的条件下,人类可能需要住在地下。如果马斯克要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建立隧道网络可能至关重要。

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 AI 的潜在危害,他曾于 2015 年向未来生活研究所捐赠了 1000 万美元,用于开展一项全球 AI 研究计划。同年,他创立了 OpenAI,旨在加强 AI 研究。

但马斯克在 2018 年辞去了公司董事会的职务,并表示他不再与 OpenAI 紧密合作,理由是这可能与特斯拉的 AI 野心产生利益冲突,此外他需要专注于其他事业。

虽然 OpenAI 成立时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专门从事开源的 AI 研究,但它从去年开始转型,通过谋求商业发展来吸引投资。

为什么 AI 是威胁

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和众多初创公司正在为 AI 的发展做出贡献: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生产率、更少的人类工作量,以及理想情况下更高的人类生活质量。

但马斯克将其视为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因为这些优势也凸显出人类的潜在劣势:超级智能的通用 AI 比人类聪明得多。整体来看,对 AI 的恐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AI 会无意中做有害的事情;其次,AI 会故意做有害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在当前的 AI 部署中就已存在。假设我们有一个 AI 清洁机器人,它想要做的就是确保世界尽可能干净。如果机器人只想确保一切都干净,它有几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清理所有混乱。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也是 AI 开发人员所期望的。但这不是唯一的选择。

另一种可能性是,它将首先尝试阻止混乱源,而人类会造成混乱,如果没有人,就不会有混乱,所以它可能会想解决所有的人。这是一种完全说得通的 AI 解决方案。

2016 年,OpenAI 合著的一篇论文中列举了推动 AI 研究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五个研究领域:

对于非通用 AI 来说,鲁棒性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其在“舒适区”以外进行测试时,AI 的表现如何。到今天为止,结果还不能令人满意。

OpenAI 如何解决问题

OpenAI 的既定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使全人类受益”,核心问题之一是 AI 的学习效率。OpenAI 此前推出的 OpenAI Five AI 系统学会了玩 Dota 2(一款电子 游戏 ),在 10 个月的时间里,它和自己玩了 4.5 万年 Dota 2。

OpenAI Five 在 2019 年 4 月击败了人类 Dota 2 世界冠军队伍 OG,随后 OpenAI 通过论文解释了背后的工作原理。它展示了深度强化学习的潜力,即使它还没有达到通用人工智能的高度。

最近,OpenAI 又推出了拥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 模型,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用无可挑剔的语法生成以假乱真的文章。

对马斯克而言,虽然已经离开了 OpenAI,但他还是对人工智能抱有兴趣。他认为应该让公众充分意识到 AI 可能带来的威胁,从而提升监管力度,

而他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增强人类以对抗或者说“加入” AI。

Neuralink 公司专注于微观层面。其于 2016 年启动,目的是构建将人脑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的脑机接口(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从而将计算机与人脑融合。

对于马斯克来说,AI 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可能是人类唯一的生存途径。他曾经说过,“AI 的进步是竞争推动的,像谷歌、微软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不断你追我赶,会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置于弱势地位。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将成为宠物。最坏的情况则是彻底灭绝。”

借助 Neuralink,马斯克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智能水平,抢先与数字世界建立联系,以便在 AI 超越人类之前武装自己。

当前技术

脑机接口是电子大脑植入物的统称,通常是几平方毫米的电极芯片,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直接植入大脑。

电极收集脑细胞和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中。科学家可以使用算法将大脑活动与运动联系起来,并传授给计算机,当某些特定的神经元触发时,就意味着完成了某种动作。

之后,人类就可以仅通过大脑活动来执行指令。在过去十年中,脑机接口背后的推动力一直是军方,因为很多士兵在战争中变成了残疾人。美国五角大楼 DARPA 小组的“革命性假肢”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它向美国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小组提供资金,以开发新的植入物和假肢,提升人们对大脑和肢体控制原理的新认知。

尽管脑机接口研究已存在数十年,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接口侵入性很高,植入物需要进行神经外科手术,还要与大脑时刻保持连接;脑机接口的带宽太低,人脑有数十亿个神经元,但脑机接口只能记录几个神经元的活动,因此无法模拟真实行为的神经元活动。另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植入它们。虽然有非侵入性脑机接口,但无法识别控制所需的单个神经元活动。

无线控制脑机接口是一个好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为设备供电?如何让设备安全散热?

另外,电极本身也会造成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脑的自然防御力会将它们包裹起来,将它们与大脑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会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设备植入后,仍然存在提取、解码和处理数据的问题。

Neuralink 的最新进展

2020 年 8 月底,马斯克实时直播了 Neuralink 的最新大脑植入物原型以及其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新版本。Neuralink 的“缝纫机器人”可以在大脑中植入超薄电极,以测量大脑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代表记忆,动作,思想等,可以传输到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该设备负责收集并传输信号到手机等智能设备上。

Neuralink 将其新产品称为 “Link”,它的体积只有硬币大小,可以代替一小块头骨,与周围环境齐平,还能被头发遮盖住。Link 拥有 1000 多个信道,而且具备一定的边缘信息处理能力,允许研发团队优化算法,以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收集、处理、过滤和传输能力。

在直播中,马斯卡还展示了一头植入了 Link 的猪的实时大脑活动。Neuralink 当时并未透露进行临床测试的时间表,但此前曾声称试验可能在 2020 年开始。

未来的潜力

尽管与 AI 完全共生还很遥远,但 Neuralink 具备一定的医疗应用潜力,有望帮助解决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损伤和截肢等问题。

美国 FDA 授予了它突破性设备称号,并与其进行瘫痪康复试验。

如果 Neuralink 项目成功,那么就可以用相对简单的脑植入物代替耗时耗力的昂贵疗法和危险手术。这种植入物可以帮助恢复运动、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

在 8 月的演示中,马斯克承认在推出商用产品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能源到交通再到医疗,马斯克的创新正在“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斯拉的电动 汽车 让我们使用到更便宜更容易获得的能源;SpaceX 帮助我们寻找另外一个更可以居住的场所;OpenAI 则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超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

不可否认,马斯克的每一家公司,对我们的未来都有着重要意义,至于它们将如何颠覆行业、改变世界,唯有时间可以给我们答案。

52024年上火星?三句话不离科技,靠特斯拉疯狂圈钱,马斯克发家史

三句话不离 科技 ,马斯克是如何发家的,马斯克身上有着众多的光环,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他曾经许诺,要在2024年将人类送上火星,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计划,现在已经2021年了,不知道马斯克移民火星的计划,到底到哪一步了,这不仅让我想到了著名国足解说的一句话,“留给马斯克的时间不多了”,虽然火星计划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马斯克的特斯拉距离我们非常近,尤其是在前不久因为某些问题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具体是什么问题就不说了,毕竟特斯拉的法务部能力是数一数二的,马斯克也是凭借着特斯拉

并没有安慰或者帮助马斯克,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甚至还经常对小马斯克拳打脚踢,小时候的马斯克生活十分凄惨,在学校要经受校园霸凌,回家后还有可能遭受父亲的毒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马斯克,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了他内向封闭的性格,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封闭的性格,让马斯克可以专心投入学习,22岁的时候,马斯克就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学霸,轻松拿下美国著名高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物理双学位,短短两年之后,马斯克又轻松考上顶级学府,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这时马斯克才24岁,虽然马斯克封闭的性格让他成为了一个学霸,但是这可不推荐啊,各位家长请不要轻易模仿

拿到顶级学府的通知书,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马斯克不是一般人,他在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二天,就跑去创业了,马斯克的第一创业项目名字叫zip2,这个项目的功能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大众点评和地图的结合体,而当时的时间还是1995年,那时候手机还是黑白屏诺基亚的年代,而马斯克就已经在创业搞互联网公司了,在马斯克创业5年之后,Zip2就被一个大公司看中,开出天价收购了,马斯克凭借着这个公司,赚了2000多万美元,而马斯克这时候年仅28岁,年少成名,对马斯克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事,28岁对大量资产的把控能力还是有些欠缺,于是马斯克就迷失在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超跑 别墅这些别人奋斗一生的东西,马斯克却一顿乱买,得意忘形的马斯克差点在那时丢掉了性命

他开着自己的超跑出了一场很严重的车祸,劫后余生的马斯克,在出院后才幡然醒悟,自己不该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于是马斯克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创业,这次他和马云想到了一块去了,那时候美国虽然已经可以在网上买东西了,但是支付的手段却非常落后,虽然现在也没有我们先进,三句话不离 科技 ,马斯克是如何发家的,买完东西之后要么是寄支票,要么就选择刷卡,做生意怎么可能没有退换货,但是如果商品有什么不满意,想要退货拿到钱,在那时候简直不要太难,所以他就想搞一个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于是他就创立了X.com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马斯克的这个创业项目却漏洞百出,说好听点就是有些粗狂,什么系统黑屏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更严重的是有时候用户的钱

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马斯克也因为这个项目被喷得体无完肤,为了完善自己的公司,马斯克就盯上了另外一家公司confinty,这个公司在技术上可以将马斯克的公司吊起来打,但是奈何营销不行,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最终被马斯克收入囊中,在收购了这家公司之后,马斯克公司的软件,终于不再动不动就黑屏了,于是马斯克很快就将自己创立的X.COM,和收购的公司合体,也就是这两家公司的合体,成就了一个足可以改变世界的公司,这个就是美国的支付宝paypal,这个软件的漏洞可比马斯克写得少多了,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广泛喜爱,马斯克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于是马斯克就开始为自己的paypal做宣传

而且采取的方式非常大胆,马斯克想的就是要改变美国的金融行业,但是这个举动触碰到了美国大资本家的利益,那时候的美国三大银行,早就霸占了支付领域,垄断了线上交易的支付,但是方式还是线下寄支票,看到马斯克的线上支付后,这些资本家就感到了危机,所以在马斯克在推广自己业务的时候,就不断有人上门找麻烦,要不就是有人告他经济犯罪,要不就是有人告他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更有的状告他侵犯用户隐私,反正就是麻烦不断,马斯克知道自己是斗不过这些金融巨头的,于是马斯克准备给自己找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美国的电商巨头eBay,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这些大资本看马斯克恨得牙痒,但是看在eBay的面子上,也只能放过马斯克,所以马斯克和自己的公司才得以存活

但是马斯克那时候还太年轻,虽然技术很牛,但是交际并不是他的强项,他在公司的内部争斗中频频受挫,最后自己这个创始人既然被踢出了公司,这给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马斯克,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思想上也是越发偏激,还想出了末日理论,三句话不离 科技 ,马斯克是如何发家的,马斯克之后创业有很多,比如说脑机接口 特斯拉 火星移民,都有末日理论的影子,比如交通方面,车是燃烧化石燃料驱动的,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而且排放的气体还有可能造成全球变暖,而且交通事故也是每天都会发生,于是马斯克就将 科技 和 汽车 结合,诞生了特斯拉,这个项目其实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接下来马斯克的项目就开始天马行空起来,他想的是如果有一天地球不适宜人类生存,人类需要一个备胎生活

于是他就创立了space x,帮助人类移民火星,这些问题到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些天马行空,但是马斯克找到了一个契机,随着科幻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起了地球的未来,于是马斯克就运用自己的聪明大脑,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故事,之后马斯克经常在演讲的过程中,畅想自己的火星移民计划,为了让这个计划看起来靠谱,马斯克还准备在火星上做实验田,这个实验田叫做火星绿洲,本来马斯克开始是准备找俄罗斯买运载火箭的,但是到俄罗斯之后别人不仅不卖给他,还对他冷嘲热讽,而且火箭的价格也贵得让马斯克难以接受,于是马斯克行一横就准备自己造,于是在2020年,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太空 探索 公司,Space x,这个公司宣传的就是人类移民火星的计划,之后马斯克就跻身航天领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Space x成立两年之后,并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而那个时候马斯克的钱,却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了、,这样下去公司没开张就要破产了,为了让自己的火星计划能够继续下去,马斯克看到了一个新的项目,就是新能源 汽车 特斯拉,说起新能源 汽车 ,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马丁 爱博哈德,一个是马丁 塔彭宁,这两个人也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很早就开始研究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为了纪念尼古拉 特斯拉这个科学先驱,两人将创立的公司取名叫做特斯拉,大众一直以为马斯克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但事实并不是,虽然两位创始人的技术非常的厉害,但是只是技术上的天才,对商业没什么头脑

特斯拉在两位技术大佬上手没过多久,就运营不下去了因为账上没钱了,马斯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开心于是就找到了这两个人,愿意投资750万给特斯拉,但是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马斯克自己要担任董事长,特斯拉的创始人还是太天真了,很快就和马斯克签了合同,从创始人变成了打工人,接到投资的两人非常开心,因为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未来有一天,自己会被马斯克赶出一手创办的特斯拉,但这都是后话,马斯克在成为特斯拉的董事长之后,靠着两位技术天才拿到了非常多的技术专利,之后又靠着自己的商业头脑,拿到了非常多的投资,随着特斯拉的成长马斯克看到了他的价值,于是他想将特斯拉变成自己一个人的,于是他开始和特斯拉绑定

让大众一想起特斯拉就能联想到马斯克,从此之后马斯克就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是特斯拉的创始人,结果我们也看到了,马斯克他成功了,大众也就相信了他真的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为了圆上这个谎言,随后他就将两位真正的创始人踢出了公司,其实要说马斯克是一个 科技 奇才,倒不如说马斯克是一个商业奇才,靠着特斯拉马斯克赚得盆满钵满,而特斯拉的市值,也一度超过了所有的传统 汽车 企业,成为一颗瞩目的新星,马斯克的故事现在还在继续,谁都不知道这个天才今后,会诞生什么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马斯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宝贵想法,本期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6独家!一文读懂特斯拉牵手宁德时代的前因后果

文|信天游

图|来源网络

“松下与特斯拉,这一直就是一个不平等的合作。松下从来没有供应商的觉悟,特斯拉也一直没有把松下当成战略合作伙伴。”与一位业内同行聊天时,笔者感慨道。

如果要说起松下与特斯拉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合作,那就应该从特斯拉最初与松下签署合作协议中那两条“不平等条约”说起。哪两条呢?

“ 1、特斯拉不能对外宣称电池供货商是松下;2、出现问题概不负责。”

选择松下,特斯拉很无奈

作为一家创业型企业,又从来没有动力电池方面的研发能力和经验,特斯拉早期研发纯电动汽车之时想要破解动力电池系统这个核心难题就只能将目光投向世界上最成熟的电池技术以及已经拥有足够大产能规模的18650圆柱型电池,即使这种规格的锂离子电池从问世之初到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型号也从来没有预想过要成为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核心。

围绕18650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研发车用动力电池包而不是为纯电动汽车研发更加合适的电池,特斯拉从创业初始就带着这样的无奈一路蹒跚走下来。

从第一代的特斯拉Model S开始,采用了最大8000颗松下提供的18650规格的钴酸锂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由于非常糟糕的热稳定性以及当时非常不成熟的温控系统的电池包,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车型在全球很多地区出现了热失控后起火的事故。

?这让当时诸多的行业人士以及媒体对特斯拉以及其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提出了诸多的质疑。而随着松下NCA镍钴铝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量产,虽然特斯拉电池包所采用的依然是18650规格的电池单体,但是电池包的热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热失控问题获得了极大缓解。

在推出了Model S以及Model X两款车型之后。伴随着马斯克一直崇尚的“第一性原理”,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取得了极大的关注和追捧。而松下NCA镍钴铝18650规格的锂离子电池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第一款专门为电动汽车开发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磨合前行,短暂的“蜜月期”

在松下与特斯拉合作进入到了稳定期之后,新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级迭代。在18mm*65mm规格的基础之上,特斯拉与松下推出了全新的21mm*70mm规格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俗称21700电池)。

?与此同时,电池正极材料的钴金属含量从原本的30%左右降低至不到10%,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从原本240Wh/kg左右提升至300Wh/kg。

如此的巨大提升,对于当时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创举。而原本需要最多8000颗电池单体的电池包减少到原本的一半不到,仅需要3000颗左右的电池单体就能组成全新的电池包,而电池包的系统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67Wh/kg。

?彼时,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市场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正在向200Wh/kg迈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还在140Wh/kg左右徘徊。而在此基础之上推出的特斯拉model 3车型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全球超过30万辆左右的订单,特斯拉与松下的蜜月期正式开始。

或许蜜月总是那么甜蜜而短暂。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2018年的特斯拉却经历着数不尽的痛苦与折磨。面临着市场对未来前景的质疑、融资能力持续下降、现金流严重匮乏、核心高管团队不断离职、Model 3订单巨大却产能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特斯拉迎来了从创业之初至今最大的危机。

作为创始人的马斯克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作为核心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松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掉链子,双方合作的问题在2019年开始集中暴露,并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矛盾公开,松下“吃黄连”

位于内华达沙漠的特斯拉Gigafactory工厂在2018年12月建成投产。作为特斯拉在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这个拥有7000名员工,24小时持续开工的超级工厂在投产之时也仅仅完成了30%左右的产能建设。

?随后在2019年1月份,松下与丰田汽车在日本签署合约,意图谋求新的市场机遇;同年4月份,松下停止对特斯拉Gigafactory 1电池工厂的扩张计划,也暂停了对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资,双方关系迅速降温。

松下与特斯拉的积怨于2019年11月份达到顶点,松下电器CEO津贺一宏公开表示,松下低估了和特斯拉的合作风险,目前难以从与特斯拉现有电池合作业务中赚取利润,而对于特斯拉在华投产,松下表示没有计划为特斯拉在中国新建电池工厂。

?2020年春节期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宣称成为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公告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片哗然,对于特斯拉与宁德时代未来的合作猜想纷至沓来。

然而,宁德时代公告上的内容却显得并不是那么振奋人心。公告称,公司拟与Tesla, Inc、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签订《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 (China)》,目前Tesla, Inc 已签署,尚需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约定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动力锂电池,期限为2020 年7 月1 日-2022 年6 月30 日,并未对特斯拉采购量进行强制约束,具体采购情况特斯拉会根据自身需求以订单方式确定。

虽然从这个模棱两可的公告上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结合松下与特斯拉的合作以及宁德时代在2019年的种种动作和表现我们可以继续探究。

宝马“钦点”,宁德时代“上位”

众所周知,宁德时代创立初始并不是太知名,而2017年12月与宝马汽车的合作让宁德时代迅速进入了汽车行业的视野。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快速发展,凭借自己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宁德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让宁德时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链中的龙头。但是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路线的探索中,宁德时代从未进行过圆柱型动力电池的拓展,而在高镍811镍钴锰三元方壳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

2019年底,宁德时代对外宣称将率先采用全新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并表示在成本上,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投入应用后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在2020年,采用CTP结构的动力电池包将达到200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

?系统能量密度200Wh/kg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着作为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特斯拉至少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始落后。

就像2018年Model 3上市前特斯拉采用21700电池所带来的期待一样,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宁德时代的努力下将再次出现质的飞跃。

从技术角度来讲,或许作为特斯拉创始人的马斯克,不愿将技术第一的桂冠轻易让给竞争对手,才会在即使已经选好了LG化学这个松下的替代者的时候,依然将橄榄枝抛给了宁德时代,这个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跟特斯拉完全不相干的年轻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

牵手宁德时代,押宝中国未来

从技术角度而言,目前采用了21700 NCA电池的Model 3的167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在当下还算是主流水平,但是相较于即将推向市场的宁德时代200Wh/kg的CTP电池包而言,已经是大大的落后了。

?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的宁德时代CTP技术,可以说仅仅在动力电池包体结构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优化就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的新高度,而其采用的依然是单体能量密度在240Wh/kg左右的石墨负极的高镍三元电池。

相比特斯拉采用的高镍(9:0.5:0.5)NCA镍钴铝正极的动力电池300Wh/kg的单体能量密度,目前的高镍811镍钴锰正极的电池240Wh/kg单体能量密度还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而采用硅碳负极的300Wh/kg的高镍811镍钴锰三元电池在2019年已经送检。

一旦采用300Wh/kg的高镍811镍钴锰大单体三元方壳加上CTP结构的电池包在系统能量密度上进一步突破至240Wh/kg以上,以21700为代表的小圆柱单体成组的技术路线将由于成组效率太低很快被抛弃。

?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一下为什么宁德时代的公告那么含糊其辞。当然,首先作为供应商一定要有供应商的觉悟,不能太抢主机厂的风头。其次,对于特斯拉而言,如果彻底抛弃掉原有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就意味着,前期与松下合作建设的所有产能将彻底废弃,而松下这个初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将彻底被抛弃。

这个当然是坚决不允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特斯拉全面度过难关并开始全新篇章的时候。而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更多代表的是未来,或许两年的合作期以及并不限制供应的规模以及数量,实际上是在为了技术快速迭代时不落下风做的充分准备,更为了能够实现平稳过渡期做的妥协。

其实我们从Model S等车型刚刚开始采用21700单体的动力电池包就能知道,从旧技术到新技术的过度,特斯拉在先期已经按照两至三年的时间来计划。

写在最后:

或许与宁德时代的大规模全面合作还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但是不论需要多少时间的过度,对于电动汽车这个高速技术迭代的新生事物而言,“新陈代谢”总是不断地、快速地发生着。

旧的终将被抛弃、新的终究会到来。对于我们而言,只需要去等待就好。(专栏作者系动力电池技术专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深分析人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跟特斯拉有关的创业项目和特斯拉的创业启示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