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小项目

创业项目死亡(创业99%都会死掉)

用户投稿 2023年01月03日 21:26:13

大家好,关于创业项目死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创业99%都会死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本文目录一览

290后创业热潮已宣告死亡

90后创业热潮已宣告死亡

90后创业从开始到结束,似乎总在彰显与众不同。

平常一家公司大量裁员,费尽心思以“末位淘汰”粉饰太平,他们普遍认同“欺人”总比“自欺”好得多。而90后创业公司就显得相当诚实,甚至带着这一代人创业时深入骨髓的“狂妄”基因。

比如估值两亿美元的90后创业公司礼物说,近日开诚布公地表示要持续裁员,照 CEO温城辉的意思来讲,是为了保持公司的灵活性,要裁掉平庸,迎接冒险者。

只是纵观通篇公告,这个不与大公司比稳定的90后初创企业,却有着比大公司更加高昂的姿态,内容丝毫不提运营状况或事件缘由,既不哭穷也不示弱,处处透露出“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光荣形象。

但是这套路放在90后创业潮的时间上会有大批资本愿意买账,而现在潮流勇退、资本寒冬,90后创业公司究竟还剩什么实力支撑起他们这股矫情劲呢?从前两年的90后创业狂潮中的一路鲜花掌声,到如今的不温不火,不生不死,这是否预示着90后创业潮以集体失败而告终?

90后群体曾经是时势造就的创业英雄

实际上,90后创业高潮仅持续了不到一年,就陆陆续续地被负面消息打得头破血流。时至今日,或将伴随着礼物说前路渺茫的现状,似乎等于给这个风口最终画上一个句号。

2014年90后初创者在资本狂欢的时代赶上了一波不小的浪潮,引发全民关注。尤其是以徐小平、IDG为代表的一众投资人,极其偏爱这群有个性的年轻人,也希望借此赢得这部分主流网民群体的欢迎。与其说投资方是在投资90后,不如说他们是在搭一次宣传的顺风车。在中国越发不缺投资基金而缺少优质创业项目的境况下,投资基金比创业项目更需要宣传自己、争夺被投资者。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以马佳佳、陈安妮为代表的90后创业者凭借个性标签的光环加持,在资本热捧和媒体聚焦的助推下,成为众多人眼中“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男神女神。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推崇的90后标签也被更多人看作是一代人对现实的表达和控诉,从而更加深了对这些90后创业明星的认可和支持。

天下熙熙攘攘,皆利来利往,正是看到了这群所谓的创业明星在90后人群中的引领作用,更多的资本开始寻求和押注90后创业者的未来,他们甚至是不关心产品或者商业模式。

曾几何时,很多80后70后创业都有些遗憾,怎么就没有晚生几年,成为90后呢?

而单纯地对人投资,这也为以后的盛世倒坍埋下了隐患。我们看到短短一年之内,礼物说、一起唱、神奇百货等新晋公司,在其创始人的90后明星光环下,皆轻而易举地进行了千万级别的融资,一时风头尽显。然而随着全民创业进入深水区,这部分依赖创始人名气的初创公司渐渐隐没在大众舆论之中。一旦重新出现在媒体曝光之下,多数都是以失败或相当负面的形象亮相。

比如曾经以“高考状元”和“性解放者”为标签的马佳佳,她的泡否科技仅维持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王凯歆的神奇百货也是如此,而历经三轮融资、商业模式更为成熟的一起唱,去年年初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直言连全体员工一个月的工资都发不起。相较之下,礼物说算得上是创业潮过后坚持得较为长久的一个,可是如今的裁员只能说是朝不保夕。

从创始人的角度来讲,90后的标签曾经将他们推上高峰,可现在看来,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标签自带的商业价值,才使得他们一味地沉迷于贩卖标签得来的成就,而忽略了一个公司立足的根本是尊重商业法则,创业者应该具备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甚至不得不说,90后的个性标签甚至被所谓的创业明星带坏了。

比如,张狂折射出90后的无畏精神,但张狂和吹牛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需要自身实力作为支撑,而后者无论是建立在外力推崇还是盲目乐观上,都违背一个初创者的基本姿态。当年的余佳文在央视口出狂言继而被打脸,这种事也证明了,像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之类的话,也只能由王健林当玩笑话说说而已,一旦被当做炒作噱头,迟早要为此想尽办法自圆其说,若是不能,就只能认怂、被喷,然后万劫不复。

90后明星创业公司为何多以失败告终?

那么,从现在的创业领域来看,90后创业确实是失败了吗?

据深圳某大学调查发现,自2010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160个创业团队,其中只有12家企业目前仍在运营,其余的近百个创业项目都“夭折”了,创业成功率还不到5%。失败的因素中,因为市场需求、资金短缺、团队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导致失败的因素。

这自然不是个例,就连曾经被寄予厚望、历经数轮融资的明星初创企业,也是倒闭的倒闭,停摆的停摆,能坚持下去的也只是在负隅顽抗。不过仔细剖析原因可以发现,创业潮的失败是在所难免,它所呈现的失败也并不是完全由这批90后创业者导致,所以也就不能单纯的说,这是90后创业的失败,而更多的是多方主体作用的结果。

就内因来看,90后创业者的自身因素确实是始作俑者,比如在鲜花和掌声中极易自我膨胀,从而缺乏正确而理性的认知,尤其是自我能力认知和商业认知在这群90后创业者身上难以看到。又或者通过炒作个性标签获得的成就过于耀眼,使他们难以放弃这一更简单的成功道路,以至于妄图通过个人影响力带动整个公司的运营,这是更致命的错误。

而这同样暴露了90后群体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征,就是敢于发声且自我表现欲过强,这就很容易导致个体和公司之间的关注失衡。尤其是对初创公司来说,过度地以创始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或是癖好作为炒作的焦点,很难把用户群的眼光集中到公司产品上来,而且基于对创始人的关注而形成的忠诚度通常不甚稳定,除非是有过硬的用户需求和商业产品作为支撑,但是90后作为新晋商业人士,往往难以一次性押注正确市场方向。

更重要的是,90后创业还有一个更具威胁性的缺陷,就是抗风险能力较弱,尤其是相比现在基本已经占据创业市场的80后来讲。90后毕竟是商业的新生力量,即使他们是最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熏陶的群体,但所接触的也是掩藏后的信息来源,更何况这场创业潮的大部分90后还属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遑论对市场需求有什么深度理解了。除此之外在人脉积累上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固有因素就是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从这些自身弱点来看可以发现,很多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其实并非都是90后创业天然携带的,反而是投资人刻意忽略甚至是背后助推,才导致了他们陷于光环,死于安乐。

创业潮火热的时候,舆论导向几乎是统一的'赞美歌,这就无法逃离背后推手的作用,尤其是投资人和媒体,前者乐忠于会讲故事的团体,通过包装才能找到合适的接盘侠,而后者本身就偏向于找90后的热点,而且这也极其符合大众创业的正确方向。

再者,资本盲目是这场潮流起源的根本,表现在实际情况中就是,只要拥有90后、名牌大学或者是美女的一些标签,多多少少都会拿到融资,充分反映了创业门槛被投资拉低的现象,也正是这种盲目一方面纵容了90后的膨胀心理,另一方面导致了初创企业过度依赖融资的内在缺陷,一旦资本退潮,多数都被烧钱烧死了。

总之,创业潮以90后的牺牲和失败告终,他们或许该为当初的年少轻狂而遭受谴责,但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求收购可能成90后创业公司最好出路

崛起于创业潮的公司目前已经仅剩无几,逝者自然只能充当今人的笑料或被当事人记入经验之论,而像超级课程表、礼物说这样虽然淡出大众视野,但依然艰难活着的公司就另当别论了,也许他们还有一丝机会,但摆在现实的路或许笼统来讲也无非两条:再融资和被收购。

当然开源节流是必要之举,但绝不是长久之法,更不可能以此为基础,等待用户积累给公司创造更大的盈利。这主要是因为众多90后初创企业在发展之初,就被带上了商业炒作的舞台,甚至大部分公司还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其用户也是在创始人的知名度影响下发展的,可以说可能并没有找到市场的硬性需求,依赖开源节流可能支撑不到公司盈利的时候。

至于融资,由于90后创业标签的价值或许已经被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消耗,所以再融资对不占任何优势的90后创业者来说,已着实困难,尤其是资本寒冬尚未度过,谨小慎微成了众多投资者的统一态度。投资机构们早已经对90后创业公司的称为从小甜甜改成了牛夫人。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这些岌岌可危的公司唯有找到新的资本故事和商业价值,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融资得以维持公司运营。可是纵观目前的互联网经济,可以说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所以想要获得融资,更多的可能需要靠运气。

而被巨头公司收购可以算得上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甚至对所有90后创业者来说,这都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归宿。抛开创业潮的新晋公司来看,其实有众多90后创业公司仅仅几年就能为巨头看中,进而被其收购,这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方面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不必为了商业利润急于求成,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打磨商品上。另一方面,对90后创业者来说,这着实是进入巨头企业学习相关经验的绝佳机会,待时机成熟依然可以再次创业。

比如渡鸦科技在被百度收购前,最多只能凭借3款app搭上人工智能的潮流,其产品的简陋其实不足以支撑“智能”两字,而现在有了百度的背后支持,不仅90后创始人真真切切地火了一把,而且对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公司来讲,解除了不少后顾之忧。

因此,对艰难度日的90后创业公司来说,在剩余价值的基础上能卖则卖,可能是唯一的救命之法了。这也等于是给产品一个机会,给团队一个机会。

曾经马云、刘强东等人创业之时也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可有所成就的时候也已是多年以后了,与之相比,90后还有大把时间,年轻不一定能躲开资本寒冬,但年轻就是资本。想要在残酷的商业世界中让企业生存下去,不是仅仅靠贩卖梦想的炒作噱头就可以支撑的,90后们更应该回归商业竞争的实质。

总而言之,90后创业热潮的出现和终结,反思之外,其实作为90后大可不必为此沮丧,因为该沮丧的是这个时代。而这一届90后不行,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万一运气好,下一届又回暖了呢。

;

3创业企业死亡率最高的阶段是?

创业企业死亡率最高的阶段是3-8年,其实这个没有什么魔咒的,关键是合伙人和创业者继续下去的决心,还有就是项目如果不盈利,正常死亡也是止损的好方式。

42017创业倒闭的公司最全名单有哪些?

2017年,在创业圈最火的词应该就是“共享经济”。

据品途商业评论统计, 2016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元,项目从单车、充电宝、手机,到睡眠舱、汽车、雨伞、服装、马扎等,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在历经一年多爆发式增长后,“共享们”今年猛然刹车,沦为死亡重灾区。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其中包括7家共享单车企业、2家共享汽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1家共享租衣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和1家共享睡眠仓企业。

近日,厦门暂扣的共享单车堆成“小山”。拉车师傅说:每天要处理1000多辆,光这里就堆了近10万辆。

再看看媒体的报道:

悟空单车

2017年6月13日,悟空单车停止运营,成为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

停止运营后,悟空单车将押金全部退还给了用户,总计约100余万元。

町町单车

“猝死潮”接踵而至。8月,町町单车宣布倒闭。10月31日,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表示,对于退不了押金的一万多用户,仍希望退还钱款,或者每人分到一台成本为1800元的单车。

酷骑单车

同是8月,酷骑单车“退押金难”问题蔓延,其与P2P平台诚信贷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让外界心生警惕。自9月中旬起,酷骑单车位于沈阳、合肥、郑州、西安等多地的分公司都陆续被曝出“人去楼空”。截至11月21日,酷骑仍有7亿元押金未退还用户。

小蓝单车、小鸣单车

11月,用户口碑都不错的小鸣和的小蓝相继离场。据小鸣单车员工,小鸣目前欠用户的押金大概在5000万元左右。他同时表示,小鸣单车现在仅剩微博一个退款通道。

而小蓝单车的形势更加扑朔迷离。10月20日,小蓝单车曾发布公告称,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请的退款,将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而到了11月中旬,小蓝单车承诺的退款期限已过,却有不少网友反映并未收到退款。

3Vbik、卡拉单车

3Vbike和卡拉单车则是被“偷出局”的。2月,卡拉单车用19天时间投放了667辆车,结果只找回来157辆车,投资方撤资退出,随即宣布倒闭。

6月,3Vbike创始人巫盛华表示,他自掏腰包造了1000辆自行车,投放市场后仅找回几十辆,部分地区车辆丢失率达到100%,实在撑不下去了。

自2014年问世以来,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摩拜、ofo小黄车“宠冠六宫”,其背后站着的是腾讯、阿里、滴滴这些巨头,AT瞄准的都是共享单车平台上的流量。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很多创业公司正习惯于棋子的角色。许多创业者认为,如果干得好,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就需要选择是接受腾讯或阿里的投资。若不接受,那么接受巨头投资的竞争对手就会坐享优质资源,将自己“杀”得片甲不留。

共享充电宝:

从无限风光到惨淡收场

2017年上半年,王思聪与陈欧“吃翔”的赌注,使共享充电宝项目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网红”。

2017年4月,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情况逼近顶峰,仅半个月就有多家公司获得融资近3亿元。据IT桔子统计,2017年上半年,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发生19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超10亿人民币。

然而,进入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开启了死亡的闸门。

10月11日,来自杭州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宣布停止运营,成为首家公开宣布“死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据知情人士,6月河马充电已经倒闭,但未公开宣布)。紧随其后,共享充电宝企业“PP充电”传出了退出市场的消息。

知情人士称,截至11月,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从无限风光到惨淡收场,不过隔了半年时间。

共享汽车:

故事很好听,然后呢?

“减少私家车,有效治堵”的共享汽车,“几块钱开豪车”的共享奔驰宝马,当初消息出来之后,皆刷屏数日,满屏鸡血。只是然后呢?很快,就没有然后了。

3月10日上午,“友友用车”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推送,称由于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决定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停止运营。

10月23日下午,共享汽车EZZY召开临时性的全员会议。会上,公司创始人、CEO付强突然宣布了公司即将解散、清算的消息。当晚有员工称,他们陆续被“踢出”微信工作群。

共享新模式

有些被私占,有些被嫌弃,有些被严打

共享租衣

11月末,有8000万的融资在手的多啦衣梦共享租衣APP显示无法正常运营,页面呈空白状态。面对退钱要求,多啦衣梦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用衣服来抵。”

共享雨伞

据桂林晚报报道,共享e伞于6月16日正式登陆桂林,首批投放量达到2万把。不过仅仅半个月,做共享雨伞就陷入了无伞可借的尴尬。

7月,因大量雨伞被破坏、私占,盈利模式不清晰,e伞一夜间倒闭。

共享睡眠仓

2017年7月,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然而,7月21日晚,北京警方表示,目前这家公司在全市设立的16处场所已停止运营,立即着手“共享睡眠舱”拆除和撤离工作。

2017创业“死亡榜”

从下面创业“死亡榜”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共享经济”有关的公司所占大半。

当然,“共享”并非唯一的悲剧主角。

移动直播去年百花齐放,今年俨然已是一片残败景象。曾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因融资不利在今年2月17日倒闭;夜魅社区直播因为涉黄被北京***责令关停。

在教育领域,昔日的明星项目——钢琴培训机构“星空琴行”,在烧完四轮融资后,一夜关闭了全国近60家营业门店。曾月入1.4亿的留学品牌“小马过河”,最终落得变卖资产、破产清算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巨头养的“儿子”也难活。如出生于1999年、坚持了18年的搜狐社区,今年4月20日正式关停。网易一元夺宝项目因模式争议,于今年315前夕夭折。

不得不说,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太浮躁,还有不少人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不能好好积累能力和资源后再创业?

2017年即将结束,上面“创业死亡榜”中,项目的创始人,在启动之时大多饱含热忱,死亡来临前一刻也曾奋力争取生机。

但很遗憾,深刻的教训,是他们留下的唯一财富。

“共享单车”是中国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发明。

“共享经济”成为了资本追逐的“风口”,追逐“风口”也是很多创业者的惯用商业思维。然而盲目跟风,一不小心就可能面临失败,导致“一窝蜂”的哄乱局面。热闹过后,留下一片狼藉。

那么,在这个时代,创新、创业者又应该如何做呢?

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当前,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发现市场和机会,而是必须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水木然认为,对于未来的企业来说,必须要围绕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取得独特地位!

或许没有“风口”可抢,这个时候大家不妨沉淀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我适合做什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有理想吗?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对于今后的企业的战略来说,目标不是做到多大多大,而是做精。以前的企业是越做越宽,今后企业一定是越做越深,要做就把一个行业做彻底、做极致、做到具备不可替代性,此时不仅牢牢抓住消费者和客户,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定价能力。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秘诀,也没有必胜的法则。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你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道路,不要左顾右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走别人的道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自己迷茫,别人痛苦,何苦呢?

所以要清醒的认识自我,知道自己优势和劣势,知己知彼。然后再给自己合适的定位,使自己扬长避短。将精力和目标聚焦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发挥自己所长,让自己强大起来!

另外,从动力方面来讲,名利只是才华的副产品。创业不等于出人头地、富裕显赫,创业是为了战胜自己,因为它可以超越内心的虚妄。

永远不要忽略你内心的追求,只有这种正能量的“追求”才能支撑起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才能支持我们进行创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依然坚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有梦想是好的。

5一个人,7年,2555天,六次连续创业失败血泪史

说在前面的话: 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我的家人——爸爸,妈妈,老婆,儿子,四个姐姐,是你们无悔的支持, 让我百折不挠的走下去。永远爱你们!

今天是2017年3月3日,再过不到一周就是女同胞的节日。距我来上海创业也整整7年了。2010年3月8日,我乘火车从海南到达上海。本来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用2至5年的时间找个稳定的工作让自己过渡(结婚生子),然后辞职创业,追求梦想。但考***公务员海南海事局面试第二后,我一下失去了对稳定工作的兴趣,在大学死党的“唆使”下来到了上海。心想:反正要创业,何必要等呢?从此走上了创业的七年不归路

说到梦想 , 我要简单提一下我的过往经历。作为生于1981年的80后,1996年16岁初中毕业考上山西省水利学校(中专,那个年代中专学制四年,***包分配工作),读中专期间同时读了郑州工学院(现合并入郑州大学)专科,2000年毕业后在山西省地质设计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后,因为看到计算机才是发展的未来,于200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又在毕业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考入新疆农业大学硕士。一路求学过来,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在研究生毕业后我就立志要在教育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帮助更多有志改变自己人生的人。

怀着这样的梦想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在老家办过一个短期的中小学培训辅导班,对K12教育心有余悸。于是我选择了一家做考研***课培训机构恩波翔高,担任副总,主要负责考研***课的VIP课程开发与招生。三个月的试用期,该项目从立项到收入20多万,因为骨子里对应试教育的抵触以及与老板发展理念的不同,我拒绝了老板的挽留。2010年7月1日,我与一名网上认识的朋友林**,一起创办了上海百师特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林之前主要在网上卖考研的***课资料,所以公司一边卖考研的***课资料,一边做互联网教育网站。产品从一开始的大杂烩网站调整到做一个考研问答收费平台,再调整到类似QQ游戏式的找老师平台。中间陆续又有复旦大学留学博士王**,上海交通大学学子陈**加入我们团队。林**负责公司的统一管理,我负责互联网产品的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王与陈则负责其他的一些杂事。至2011年7月1日,公司终于入不敷出走到了尽头,大家不得不散伙。到后期,四个人每个月只领500块的基本生活费。一年里,基本一个互联网团队碰到的问题我们都经历了,从找技术合伙人,到被投资人忽悠,找外包被坑,中途为了生存换了个别墅办中小学辅导班。

第一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兼产品经理

我入职及退出时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

项目名称:百师特

团队成员:林**,杨武建,陈**,王**

融资情况:没有融资

项目阵亡原因:

1. 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

2. 团队的配置与项目不匹配

吸取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第二次加入了一个拿到5000万RMB的创业团队,我是以产品身份加入的,进去的时候团队有20多人,投资人是做房地产出身的,CEO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之前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CTO是从海外回来的技术牛人,之前做ERP,通讯领域。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比较华丽的创业团队了。这个项目是想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企业可以在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在平台接任务获得积分奖励,拿着积分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券。这个项目到最后几乎是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从董事长,到CEO,到CTO,到我这个产品经理,到运营总监,销售总监。每个人对产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到最后在上海好多高校放了好多终端广告机,学生拿IC磁卡可以从终端广告机上获得优惠券。5000万烧了不到两年就基本花光了,到后面想转型做高校快递服务站,我与运营总监还到高校体验了一个月的快递服务站。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随后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产品经理

项目时间: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

项目名称:优达空间()

团队成员:20多人

融资情况:5000万RMB

项目阵亡原因:

1. 团队自上至下没有形成统一思想。

2. 在产品没有MVP前,盲目扩大。

3. 一款伪需求驱动的产品,只能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眼看着5000万的投资在不断地试错中化为乌有,20多人的团队也陆陆续续解散了。为了生存我先找了一个做幼师培训的教育机构负责开拓外省分校,也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总结。吸引前两次的教训,我选择了一个刚需市场,即生鲜市场。在教育机构呆了几个月,又按捺不住性子的我随即就开始了我的第三个创业项目,易家站。时间基本是在2013年3月份。这个项目是我创业至今经历的最苦的项目,我基本上成为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个人住在上海最大的小区康城小区100多平的地下室,阴暗潮湿。易家站是我想在上海最大的小区做一个互联网生鲜试点,客户在网上下单,2小时内送货上门。与死党合伙买了一辆二手福田9座商务车,跑遍了上海的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人弄网站,装商超软件,跑市场,打包,送货。有天半夜点在床头的蚊香倾倒把整个褥子都点着了,因为地下室潮湿,被褥都很湿,满地下室的烟把我给熏醒了。万幸没有着火,我才躲过一劫。死党因为工作也不能给我太多支援,除了每天忙这些,有空还要上网找合伙人,参加比赛。整个项目进展缓慢,客户下单的也很少。整个把我陷进了一个无法挣脱的大坑。终于有一天,一个交大的朋友听说我在做互联网生鲜,就把他的一个也在做生鲜的创业班同学李*介绍给了我。李*是交大创业班的同学,他当时正在做果切项目,对标的是北京果酷,用户通过网上下单即可吃到鲜切的水果。作为同在互联网生鲜领域的同仁,尽管我比他大了十岁,但相见恨晚,聊得很投缘,尽管对易家站还是很不舍,但为了能与李*成为合伙人,大家达成一致一起来运作鲜果切。易家站项目就此搁置,这段互联网社区生鲜服务的经历,使我意识到社区生鲜服务最大的困难在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及品控,为此我曾写过一个宝盒的创业计划书。

第三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

项目名称:易家站()

团队成员:2人

融资情况:个人出资

项目搁置原因:

1. 碰到了合适的创业合伙人

很快我就与李*搬到了交大附近的小区,边上就是一个高科技园区。开始了我们的果切创业,此时微信已经开始有想当一部分人在用,我们申请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在微信上宣传,客户下单后鲜切水果,配送上门。那时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还没有达达,没有蜂鸟,完全要靠我们去配送,而C端客户的订单又特别分散,有时一天没有几单,我们也一样要准备。后来为解决供销矛盾,我们尝试做一些B端客户,而B端客户对资质的要求又比较高,通过李*的校友关系,我们找到一家国企来背书算是解决了信任问题,也拿到了一些订单。最疯狂的时候,600盒果切,我们三个人整整花了16个小时,最后按时送到客户的地点时,大家都快要虚脱了。没订单发愁,有订单更发愁,后来我们看到有家企业花巨资引进了大型无人干预果切系统,全程不需要人干干预,出来就是包装好的果切。一下把我们的雄心斗志给打击的。正好此时微信二次开发正火,我与合伙人协商是不是我们转到这个领域,做风口的事情。果切的订单也是有一单没一单的,团队小伙伴也在这种艰难环境中挣不住了,在这种内忧外患中,团队从我们两个人到6个人,最终又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甚至在中途有个伙伴在我们有天早上起床时才发现,半夜没打招呼就溜了。

第四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5月

项目名称:鲜果派

团队成员:6人

融资情况:个人出资加创业基金

项目阵亡原因:

1. 团队目标不明确。

2. 在没有平台支撑,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完全依赖线上流量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赢亏平衡。

3. 在没有稳定的订单之前盲目扩大团队造成现金流紧张,失去更多试错机会

鲜果派项目中止后,我与李*搬到另外一个兄弟的***公寓,一来放松一下压抑已久的心情,二来整理一下思路。我找了创业班的同桌张**,他正好在玩微信二次开发的开源系统。三个人就临时组成了创业小组琢磨做个什么产品,张**在给一家日化公司做微信开发时想到了做个三级分销系统,就计划把三级分销系统进行推广。正好此时杨氏宗亲杨**在寻找一个技术团队做一个类似大众点评的项目,杨妈妈推荐我去帮忙,杨**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因为之前加盟的一个互联网项目感觉不错,但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不够完善,给总部反应也一直没有调整,就想出钱自己单独开发一套,我在原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完善与改进,就是烧卖的原型,从2014年7月开始与杨**一起成立了上海烧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金由他来负责,我负责产品与团队。

从立项到团队到位,产品原型确定,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有给力的项目经理朱*,给力的程序开发王*,烧卖的开发还算顺利。很快就召开了第一场招商会,首场收到加盟费20余万元。随即因为我与投资人在运营上的一些分歧,拍了桌子,投资人要自己负责运营,我逐渐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顾问,救火队员。至2015年2月过完春节,我基本很少到公司参与日常事务。投资人之后去了陕西推广烧卖也进展缓慢,坚持到2016年2月,由于迟迟没有打开市场,加上煤炭市场不景气,资金紧张。我与投资人协商辞退了11名程序员,烧卖当年的熊熊烈火变成了星星之火,留给我一段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从现在看来也许是最好的安排。烧卖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至2016年2月搁浅,共计投入200多万元。

第五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

项目名称:烧卖(APP)

团队成员:15人

融资情况:200万

项目搁浅原因:

1. 尽管可以收到加盟商的钱,但MVP存在缺陷,造成不利于推广。

2. 平台类产品运营先行,在没有找到好的运营策略之前,不易加大产品研发,稳定就好。

3. 缺乏大局观,统筹观,烧卖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作为一款社交电商产品,要解决信息流还是现金流还是物流?

4. 没有把社交化放在战略的高度,通过微信可以快速获取用户,迭代试错。

烧卖放手让投资人自己玩的时候 ,我也四处游荡,想结合自己这几年创业的经历做一个创业实验室,认识更多靠谱的创业者,一起打磨一款产品。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有阿里巴巴背景技术出身的蒋**,大家对教育的很多理念很一致,对软件开发外包的很多痛点都有想法。他又叫来开发了多年游戏的哥们,做商业咨询的哥们,四个人就撺掇起来想做个互联网软件开发外包平台,通过协同工具以及***需求分析来对软件外包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需求方及时验收,同时保证开发人员的利益。接触了几个投资人,谈了几轮,但迟迟没有把钱打进来。其中恰好有个投资人杨老师在崇明有600亩的地,经营了四 五年却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扩张的模式,想单独种大米做一个大米品牌,通过施有机肥,人工拔草提供高品质的大米。我本想介绍一个做天猫多年的朋友接了这个项目,帮帮杨老师,一切都谈得挺好,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天猫的朋友没来操盘,被逼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一个人临时应付。对卖货我是不***的,写写东西胡扯可以,也好几年没有研究过淘宝与天猫。首笔资金很快就到账了,前前后后一共投了近70多万。其中25万买了一个天猫店(兆丰年旗舰店)。从一开始我其实是想做智能米桶,用物联网的思维来带动大米的销售,但苦于没有好的硬件工程师,就只能先专注在纯销售上。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一会想做婴儿类的宝宝米,一会想做社群,一会要做公众号,一会又想做其他五谷杂粮。后来收购了一家天猫店后,做了几次活动,我们的产能又跟不上了。团队全体人员在办公室打包包米。现金与团队的耐性一点点都消磨掉了,近2017年春节,只留下天猫运营专职,把办公室及仓库统一换到松江降低快递成本,找几个兼职打包,专注先把大米销量做起来。项目依然继续,但我要把自己倒空,思考未来的方向。

第六次创业项目总结:

我的角色:联合创始人

项目时间: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2月

项目名称:谷劲农科(兆丰年天猫旗舰店)

团队成员:8人

融资情况:100万RMB

项目错误反思:

1.慢慢地思考,快速地决定,坚决地执行。(很多时候我们是快速地思考,慢慢地决定,犹豫地执行,这是很多传统创业项目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销售型创业项目初始阶段要以合伙人为主,把行为模式化后再招员工,没有合伙人就先找合适的外包。

3.再多的钱也装不满没有底的口袋。投资也是一样,时间,目标,路线,方法,预算五位一体,协同前进,否则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7年时间,2555个日夜,6个专职投入全身心参与的项目,除了产品经理的本职工作,大量的时间在思考如何活下来,研究产品原型,寻找合伙人,约投资人见面,看了太多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的互联网项目。最后做一个经验总结:

1.创业要顺势而为。对初创小团队而言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用圈里的话说:早一步是先烈,晚一步成骨灰。讨巧的作法是C2C(Copy to China)。晚一步就理智放弃。

2. 靠共同利益来追求兄弟情谊,千万不要靠兄弟情谊来追求共同利益。所以一开始一定把如何退出,利益分配,决策权白纸黑字说明白。

3. 在没有MVP之前,团队成员不在超过5人(不管你拿到多少的投资),牢牢掌控现金流。如果是销售类创业,在没有稳定订单前,一律只找合伙人(会大大降低你的管理成本与运营成本)。

4.任何时间,永远记住:目标,目标,目标。

5.产品是基础,团队是重点。向死而生,不论是合伙人还是招聘员工把所有的退出方案都想好再来谈进入,否则宁可一个人干,找合伙人比找对象更难。

复盘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失败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过程,只要心不死,梦犹在。七年磨一“建”,建已出鞘!!!

PS:为保护创 业 伙伴个人隐私 , 名称以**代替。以上故事绝对真实,如有雷同,绝不是巧合。

690%的创业项目死在第一年哪个投资人说的

90%的创业项目死在第一年是王东晖说的。

早期项目的死亡率相当高,创始人会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很多诱惑,周边也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评价。

创业项目死亡和创业99%都会死掉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