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知识库

固体电池创业项目(电动车锂电池创业)

用户投稿 2023年01月07日 21:17:09

大家好,固体电池创业项目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电动车锂电池创业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固体电池创业项目和电动车锂电池创业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本文目录一览

2新能源“群狼环伺”,“铲子商人”宁德时代王冠还能戴多久?

【潮汐商业评论/文】

不久前,小米公司官网突然出现了许多关于自动驾驶的各类职位,一个明显的信号——小米也要造车了,这已经是造车赛道上数不清的第几名选手。

近两年来,除了一些传统车企之外,跨界造车也火了,地产造车、互联网造车,快递造车...不得不说,新能源 汽车 这座金矿,让所有玩家都趋之如骛。

然而,不管你要造什么样的车,挖多大的“金矿”,都离不开向淘金客们“卖铲子”的商人。而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宁德时代就是那个车企们都离不开的“铲子”商人。

图/Pexels

在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宁德时代的市值突破10000亿,成为了创业板首家市值过万亿的的上市公司——而这个数字,相当于比亚迪、长城 汽车 以及上汽集团三家车企市值之和。

在中国企业的市值版图里,这是金融、白酒、互联网之外的唯一一家来自制造业的硬核 科技 公司。

为什么是宁德时代?这样的造富神话,还会出现下一个吗?

宁德时代的成功绝非偶然。

目前,宁德时代三大业务分别是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主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目前新能源 汽车 的最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相当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心脏”。其占整车成本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一辆新能源 汽车 的成本、续航里程、安全性及充电效率等方面,都与电池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作为在新能源 汽车 风口之上的宁德时代无疑正处于最好的赛道之上,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期内,这种红利还会维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的崛起,离不开宝马集团的助推。

图/Pexels

2012年,华晨宝马在筹备首款高端纯电动 汽车 “之诺1E”时,最终决定放弃比亚迪,选择和成立仅一年的宁德时代合作。相比比亚迪自产自用的封闭运营模式,宁德时代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比如积极***供应,且同时兼顾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条腿走路。

***的态度为宁德时代带来了不少机会。宁德时代和宝马集团共同开发了“之诺1E”的动力电池系统,由宁德时代负责生产制造。此后,宁德时代就成了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一家电池供应商。

借助与宝马的合作,宁德时代迅速打开了动力电池市场,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进入国际车企供应商体系的动力电池企业。

目前,作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拥有业内最广泛的客户基础。不仅是特斯拉、戴姆勒、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全球知名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同样为上汽、一汽、吉利、宇通、北汽、蔚来、小鹏等车企配套动力电池产品。

庞大的客户网络为宁德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1亿元、457.9亿元、503.2亿元,净利润分别达33.87亿元、45.60亿元、55.83亿元,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净利润19.52亿元,涨幅均超过100%。

另外,从股价看,从2018年上市以后,宁德时代的股价就一路高涨,特别是在去年因为新能源 汽车 市场需求的展现大幅上扬,股价与上市时相比,已上涨了超16倍,是名副其实的白马股。

图/网络

从市占率看,宁德时代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数据显示,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以32.31GWh的装机量占总装机量的51.8%,连续三年蝉联第一;二线企业龙头比亚迪,即使有内供的优势,市占率也仅有宁德时代的1/3。

方方面面来看,宁德时代确实匹配得上万亿市值,而这样一个公司的诞生,也离不开天时(消费升级)地利(好赛道)人和(自身实力)等种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还在把这种优势继续扩大。

公开信息显示,宁德时代目前已经全方位切入到了出行领域,其投资领域除了动力电池之外,还包括新能源 汽车 、自动驾驶、充电桩等行业。

图/网络

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的野心,远不是一个电池供应商那么简单。

虽然短期内,宁德时代的成绩还无人能超过,但对于其他车企来说,也并非毫无机会。

眼下,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正在发生快速变革,新能源 汽车 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在这场升级赛中,新能源 汽车 不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而是具备储能等不同功能的智能网联设备。

这也意味着,企业们不仅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 汽车 的垂直供应链,还将打造以新能源 汽车 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新能源 汽车 与电网能量互动的基础设施、5G网络、车载操作系统和相关应用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加快脚步。

新能源 汽车 升级发展,势必会触及的方方面面的领域,但整个产业链上,最被看好的自然是动力电池企业。毕竟,不管新能源 汽车 怎样变革发展,作为储能装置,动力电池都堪称电动 汽车 最重要的部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电池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在新能源 汽车 的下半场 ,如何解决被燃油车吊打的里程和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成了关键,谁能率先完成改革,谁就可以在新能源 汽车 的下半场抓住风口。

当然,这样的考验,也是宁德时代必须要面对的。

目前在新能源 汽车 上最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一般由正极、隔膜、负极,再灌入电解液制造而成,而这样的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应该在300Wh/kg左右,正负不超过20Wh/kg。要想将能量密度提高至350Wh/kg,还需要寄希望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或者固态电池。

图/Pexels

除此之外,广泛应用的锂电池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内部或者外部发生短路,在极短的时间内,电池就能释放出大量热量,易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在高温下会被点燃,最终导致电池起火或者爆炸。而现有避免自燃的主要手段无外乎,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剂,优化BMS热管理系统,采用陶瓷涂覆与耐高温的隔膜等等。

但这些方式并未彻底根除电池系统的安全隐患。

因此,行业内普遍把未来的电池发展寄托在固态电池上,但目前国内的固态电池发展距离大量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宁德时代也表示,这一时间至少要到2030年。

因此,目前来看,没能在这一轮动力电池掌握住主动权的企业,都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下一代动力电池的赛道上,下一个十年,谁抢下了固态电池,谁就抢下了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先机。

除此之外,资金短缺也是各大电池企业们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众所周知,新能源 汽车 是一个十分烧钱的领域。而目前,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已经从最激进的阶段换挡至较为温和、逐步交由市场主导的阶段。因此,那些依靠***补贴发展起来的车企以及厂商们未来不得不选择勒紧裤腰带。

数据显示,当2017年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减小,2018年全面退坡并推出“双积分政策”,我国动力电池高速增长也暂告一段落。同一时间,宁德时代的增速也从90%的高位,一下降到2019年的38.8%,再到2020年的9.22%。

可见,对宁德时代来说,最好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进入行业变革加剧、***补贴削减的新能源 汽车 下半场,宁德时代将迎来新的危机和挑战。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除了面对来自新能源 汽车 下半场的压力之外,竞争对手们对市场份额的虎视眈眈,宁德时代同样不可小觑。

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时代上汽、孚能 科技 、比克电池、和欣旺达。

从目前的的行业排名看,电池厂商们被分为了几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从2016年到现在,它们基本稳定在前两位,已经具备相对垄断的地位。

剩下的则是第二梯队,截至2021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 TOP5中,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还包括中航锂电、 LG化学、国轩高科,都算是第二梯队选手,其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

其实,在2016年以前,比亚迪一直稳居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销售冠军。转折始于2017年,宁德时代凭借其三元电池反超,至此比亚迪成了“千年老二”。但在去年3月份,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线上发布会上高调推出通过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这款电池主打安全性和低成本,电池还将全面搭配到最新的旗舰车型比亚迪汉上面,有反攻的趋势。

图/Pexels

而国轩高科距离两者还有一点差距。此外,中航锂电目前还未登陆资本市场,但数据显示,2020年,中航锂电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升至3.55GWh,市场占有率达到5.6%,排名从第6位升至第4位,其自身发展也比较快速。

从固态电池的研究上看,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清陶能源、宁德时代、赣锋锂业、辉能、北京卫蓝、卡耐新能源等都走在固态电池研发前列。

据了解,清陶能源目前已开发出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到430Wh/kg,量产阶段可达到300Wh/g以上;宁德时代在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和硫化物基固态电池方向都有研究;赣锋锂业年产亿瓦时级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已建成试产;卫蓝新能源2019年在江苏举行了固态电池项目奠基,计划于2020年建成年产0.1GWh固态电池生产线;辉能 科技 称2023年将开始全固态电池试产,2024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而一边,车企们也在攒足劲头进军电池竞争领域。

去年7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微博宣布,即将开展的动力电池业务,不仅提供给自己使用,还将与比亚迪一样对外出售。

除此之外,大众及宝马、吉利、长安、长城和上汽等传统整车厂以及造车新势力们,都有了自己的动力电池投资布局或产线规划,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自建电池厂等方式,展开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度布局,甚至有了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整车厂们大力布局动力电池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宁德时代还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一时的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永远领先,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政策补贴的消失,竞争对手的奋起直追,电池行业终将会迎来一场大洗牌。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宁德时代”版的造富奇迹能否继续上演,我们拭目以待。

3蔚来将于第四季度计划交付150kwh固态电池,对电车的续航有哪些提高?

2022年7月21日,据蔚来官方表示,将在今年的第4季度计划交付150kwH的固态电池。全新技术的登场也意味着将大大提高电车的续航能力,尤其是ET7可能会突破1000公里。

随着新能源电车的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在着重推动,作为一种电池科技,对比当下普遍使用的锂离子,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续航能力更强。甚至可以大胆畅想,在2030年之时,电动汽车的电池主流将会被固态电池所取代。

回顾固态电池的整体发展历程,则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丰田推出过1000KM的固态电池,希望通过创新来取代传统的锂电池。但很可惜,安全问题一直成为最大的隐患,就连加拿大某公司在研发的过程中,也因为电池爆炸。燃烧而不得不申请破产。固态电池的真正突破点在2015年,当时戴森公司成立了电池创业公司,凭借着突破性的技术,终于让固态电池落地。不仅能够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满足上瘾者的使用需求,就连电动汽车的里程公里数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改变。

固态电池的落地,在原理上虽然和传统的锂电池相似,但是密度和结构却有着非常大的突破。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容量,体积还会变小,装载在汽车上不仅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还能节省成本。此外之所以致力研究固态电池最大的原因除了前景、能量密度之外,相对于传统的锂电池固态电池更加的安全,即使在高温环境之下,都不会出现副反应。尽管当前固态电池的价格有些许的昂贵,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未来一定能够在成本和规模上找到平衡点,普及率也会越来越高。

4“英诺贝森”固态电池界一匹黑马

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 汽车 已 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不仅各国***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 能源 汽车 战略。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 的《中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白皮书 (2021 年)》中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 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 331.1 万辆,同比 增长 49.8%,相比于 2011 年的 5.1 万辆 十年时间销量增长 63.9 倍,白皮书预 测 2025 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将达 1640 万辆,整体渗透率将超过 20%。 在极其严重的疫情环境下,2020 年全 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数据远超预期。白 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能 源 汽 车 用 动 力 电 池 的 出 货 量 达 到 158.2GWh,预计到 2025 年对动力电池 的需求量将达到 ***9.4GWh。 据相关新能源机构预测:全球储 能设施将成倍增长,对储能电池的需 求从 2018 年的 9GW/17GWh,到 2040 年 的 1095GW/2850GWh。 未 来 20 年 里 , 增长 122 倍,市场规模将达到 6620 亿 美元。多家评级机构将储能定义为 “下一个万亿大市场”。国内有关能源 研究院同样认为,中国新型储能将迎 来快速增长,预计 2060 年装机规模将 达 4.2 亿千瓦(420GW)左右,这一目标 比 2020 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增长 接近 140 倍。除了装机规模外,从投资 金额看,光大证券测算在 2030 年储能 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 1.3 万亿元,2060 年达到 5 万亿元。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 需求增长,对锂电池行业提出了愈来 愈高的要求,锂电池技术也由此不断 进步,向更高的比能与安全性进发。从锂电池技术发展的路径来看,液态 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 接近了它的极限,固态锂电池因其高 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宽 温工作环境等优势将是后锂电时代发 展的必经乃至终极之路。中国实现 “3060”双碳目标的政策要求以及新能 源车用动力系统、储能系统两大应用 领域对安全型固态电池的消费正在形 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固态电池的应用发展政策频出 从***动力电池政策方面来看, 2019 年 12 月,我国发布了《新能源汽 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 意见稿),提出了加强固态电池研发和 产业化进程的要求,首次将固态电池 上 升 到 了 国 家 层 面 。 2020 年 11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 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 降至 12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 汽车 新 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 右 。 固 态 电 池 产 业 化 被 列 为 “新能源 汽车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从***储能产业政策方面来看, 我国力争在 2030 前实现二氧化碳达 峰,在 2060 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简称 “3060”目标)已经确定,实现“双碳”目 标是***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场广 泛 而 深 刻 的 经 济 社 会 系 统 性 变 革 。

2021 年 3 月 15 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 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 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出要“构 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简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驱动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 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 展 已 成 为 必 然 趋 势 。 2021 年 4 月 21 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 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 意见》),引起了储能行业乃至能源行 业的广泛关注,业界对《指导意见》的 发布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并积极反馈 意见。7 月 23 日,***发改委、***能 源局在充分征求各界建议的基础上, 正式发布了《指导意见》。自此,我国 储能领域出现了储能政策发布的三波 段。 储能政策第一波。7 月 23 日,国 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式联合 发布《***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关 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 见》。《指导意见》从***层面首次提出 装机规模目标:预计到 2025 年,新型储 能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以上,接近 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 10 倍,该发 展前景和市场规模给行业带来巨大信 心。

市场消费层面对固态电池的应用 呼声日益高涨 首先,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 展,推高了对固态电池应用的需求。 固态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 等, 受***政策推动影响,新能源 汽车 行 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 2011- 2018 年之间高速发展,销售呈现爆发 式 增 长 ,7 年 间 销 量 增 长 超 150 倍 , 2019 受补贴大幅度滑坡等影响,销量 有所下降,2020 年疫情逆势上升,达到 了 136.73 万辆的新高,同比 2019 年增 长 13.4%。随着下游新能源 汽车 需求 规模快速增长,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前 景广阔。

其次,储能行业需求上升。全固 态电池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性,被公 认有望突破电化学储能技术瓶颈,满 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兴技术方向之 一。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目前锂电池 占电化学储能比重达 80%。根据 CNE⁃ SA 数据显示,2020 年电化学储能累计 装机规模为 3269.2MV,同比 2019 年增 长 ***%,而结合***对能源发展的指导 方针,电化学储能在用户侧、可再生能 源并网配套等领域的需求有望迎来快 速增长,固态电池发展前景明朗。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固态电池应 用具有迫切需求 当前,***电网正在着力推进电 网业务转型升级,围绕“双碳”目标,加 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新能源发 展。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 主体、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 提、以满足经济 社会 发展电力需求为 首要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 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 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 效、智能友好、***互动基本特征的电 力系统。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举 措之一,储能必将肩负重任。未来,新 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需要建立多层 次,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调频调峰与 削峰填谷高渗透的储能系统。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电 力系统的主体,煤电降成辅助性能源, 需要在电能的产、送、用全链条加大投 入力度。从电源侧看,为了解决新能 源装机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必 须加快推动储能项目建设;从电网侧 看,保障供电可靠、运行安全,需要大 幅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和调压等 能力,需要配置相关技术设备;从用户 侧看,***鼓励用户储能的多元化发 展,需要分散式储能设施与技术。长 远来看,这是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 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之 举。 在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中,因 为集中式的风电、光伏大规模接入,发 电侧的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影响巨 大,“天热无风”、“云来无光”,发电出 力无法按需控制。同时在用电侧,尤 其是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以后,用 电负荷预测准确性也大幅下降。这意 味着,无论是发电侧还是用户侧都完 全不可控,所以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生 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占比新能源 电网的运行需求。 电力即产即用的特性,任何时候生产 量和需求量都需要严格匹配。像光伏 如果白天发的电如果太多,不能及时 存储下来并网就只能白白浪费,这也 是“弃光”严重的原因之一。而要解决 “弃光”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 是储能。仅从 2019 年上半年看,弃风 较为严重地区: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弃风率分别为 17.0%、10.1%和 8.2%。 而目风电、光伏的发电量占比还处于 个 位 数 阶 段 ,预 计 2030 年 将 提 升 至 25% ,到 那 时 候 ,这 个 矛 盾 会 更 加 凸 显。 在各种储能方式(抽水、飞轮、压 缩空气、钒液流、铅酸电池、磷酸铁锂 等)中,锂电池的电化学储能无疑是最 灵活方便的,具备快捷响应能力。储 能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发输配用的 即时性,形成在新能源高占比情况下 电力系统的“生产-传输-储存-利用” 的闭环。 因此,无论是新能源车需要的动 力电池,还是新能源消纳配备的大规 模储能都需要大量的电池,固态电池 的产业化势在必行。 固态电池的高容量、高密度、高安 全性使其未来应用更广阔 2019 年 12 月 10 日,中国工程院战 略咨询中心等联合有关单位发布了 《全球工程前沿 2019》报告。报告围绕 9 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全球工程研究前 沿 93 项和全球工程开发前沿 94 项。 其中电池方面的前沿工程占据两席, 固 态 锂 电 池 成 为“ 官 宣 ”发 展 趋 势 。 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工程院发布 《全球工程前沿 2020》报告。遴选出年 度工程研究前沿技术方向 93 项和工程 开发前沿技术方向 *** 项。其中“基于 固态锂电池与锂电容器技术的全天候 ‘功’‘能’兼备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 Top10 工程 开发前沿之一,仅 2019 年全球发表相 关核心专利 199 篇。 在此前工信部颁布的《中国制造 2025》亦指明:“到 2025 年、2030 年,我 国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分别需达到 400Wh/kg、500Wh/kg”。 从 技 术 潜 力角度来看,磷酸铁锂体系理论能量 密度约为 170Wh/kg,三元锂电池理论 能量密度是 300 350Wh/kg,同时存在 热分解温度低、易燃烧爆炸等安全性 问题,二者能量密度提升空间相对较 小。相对传统锂电池 350Wh/kg 的天 花板,理论能量密度达到 700Wh/kg 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潜力大,更 是全球公认的最安全的电池,已然承 载起安全与能量密度全面提升的使 命。 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核心技术 攻关方向上重点提到电池技术突破, 一是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 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二是加 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 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 技术攻关;三是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 术研发及产业化。从目前规划的情况 来看,我国固态电池的研发目标主要 为能量密度的提升(轻量化)、正极材 料体系去钴化(降低成本)、提升固态 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和降低界面阻抗 (安全性及实用性)等方面的进步。 在储能电池技术方面,新型电力 系统基本要素包括:电源、电网、负荷、 储能、战略备用几个部分,有很多显性 技术特征,比如绿色低碳、灵活高效、 多元互动、高度市场化等。灵活性建 设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六大核心改造路 径(网架建设、灵活性建设、数字化转 型、调度能力升级、电能替代及节能改 造、市场机制建设)之一,而灵活性建 设最相关的产业链为新型储能,主要 涉及到锂电池产业链。 从技术角度来看,相比更加稳定 的煤电,新能源发电存在瞬时特性的 电能储存难题,电力需求旺盛时不一 定 能 发 出 来 ,需 求 较 低 时 又 可 能 超 发。而我国大部分的电网系统,是按 照传统“源随荷动”的理念建设发展起 来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 力系统,就要适应清洁能源的不稳定 性,这要求电网具备“荷随源动或源荷 互动”的能力。因此,要用更智慧的输 送和需求管理方式,配合电源的低碳 化转型和用户侧的用电需求引导建设 电网,最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 用效率,实现电力行业减碳目标。 从安全角度来看,与传统的、用于 纯电动车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 池无论是功率密度还是安全性等方 面 ,都 比 锂 离 子 电 池 有 更 出 色 的 表 现。例如,令消费者纠结的安全问题、 续航问题、冬天怕冷夏天怕热问题、怕 火怕水问题等,固态电池都可以解决。 在能量密度方面,如今较好的动 力电池系统只有 220Wh/Kg 左右,而固 态电池不考虑成本因素可以轻松做到 450Wh/Kg 以上。如今使用 NCM811 的 纯电动车已经可以续航 600 公里,那 么,将这个数字乘以 2,大概就是固态 电池的续航数据了。换句话说,装载 固态电池技术的纯电动车,续航至少 1200 公里。 此外,由于固态电池耐高温不怕火,对 温度不敏感;体积小,甚至可以随意折 弯,因此,同样的空间中,可以放置多 得多的固态电池电芯。也就是说,续 航 1200 公里的数据,仍然有极大的向 上发展空间。固态电池采用不可燃的 固态电解质替换了可燃性的有机液态 电解质,大幅提升了电池系统的安全 性,同时能够更好适配高能量正负极 材料并减轻系统重量,实现能量密度 同步提升。

英诺贝森:固态电池业界即将崛 起的一匹黑马 近年来,电动车电池爆炸、电动 汽车 起火等安全事故频出,爆炸已成 为目前的动力电池系统较为常见的 危害表现,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影 响也更为严重,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 和环境破坏,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或 生命危险。可以说,电池本身的安全 性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购车预期,大 规模使用会埋下许多安全隐患,若不 能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市场向 节能环保方向快速发展。 固态电池的技术瓶径与关键问 题能否突破?到底有没有更安全的 电池?就这些问题,郑州英诺贝森能 源 科技 有限公司(“英诺贝森”)给出 了较好的答案。 据介绍,英诺贝森研发的防爆聚合 物固态电池(SSB)在军民各领域均可 以实现广泛的铅酸和锂电池替代,性能 先进,在物流、储能等基础应用领域,全 寿命周期的成本仅略高于磷酸铁锂电 池,远低于钛酸锂电池。在野战电源方 面,有着极其快速的补给响应能力,和 远低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噪音,以及近乎 与背景相同的红外特征。在高寒高海 拔地区,不出现容量大幅度衰减,低压 鼓包胀气;不需要附加加温装置,就可 以正常充放电并减少红外特征。产品 也同样符合潜艇在密闭空间里对电池 的各项安全要求,相比传统的铅酸蓄电 池,充电迅速,功率密度提升数十倍,长 期使用衰减极为有限,一次装备后的使 用周期,大大超越铅酸蓄电池。目前已 经装备中科院自动化所矿用机器人、卫 华重工特种作业机器人等作业场所。 据悉,英诺贝森是一家专注于固 态电池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 立于 2016 年 2 月,总部位于郑州经开 区中国航天科工产业园,拥有 16000 的生产办公环境,是专门从事新能 源储能装置及配套产品的研发、生 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 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提供可行的整 体解决方案。公司的全固态电池产 品,突破了正负极材料在固态形式下 降低内阻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循环寿 命短的痛点,在正负极配方、生产工 艺、制造过程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英诺贝森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业 界最安全的电池品牌“贝森”-全生 命周期固态电池生态体系,旗下公司 包括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新型节能 电机研发、电芯生产和 PACK 基地。 英诺贝森依托在新能源材料、电化学 领域的优势科研资源,通过材料改性 大幅提升恒流比和高倍率充电的实 用性,增强电池热稳定性;通过对涂 布工艺、材料湿度控制工艺、石墨烯、 碳化硅等改性负极表面包覆工艺的 完善,精密控制痕量水分,改善电池 材料致密性,使负极催化活性大大降 低。彻底杜绝国内软包电池普遍存 在的鼓包胀气问题,在国内首家实现 实用性固态叠片软包固态电芯量产。

在电池容量与安全性能方面,该 公司创业团队历时 6 年做了上千次 试验,在多元聚合物固态电池技术路 线研发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目前 取得重大突破。30AH、50AH 固态电 芯 及 48V/60V/72V/220V 等 各 种 直 流 电源已批量生产,安全性高(满电任 意穿刺不起火、不燃烧、不爆炸,可通 过 枪 击 试 验)、循 环 性 能 好(80% DOD@0.5C 大于 6000 次)、支持宽温 低温充放电(-40 ~+80 )、能量密 度大(170~300wh/kg)、内阻小(小于 0.7mΩ)、温升低(相同倍率下温升比 磷酸铁锂低 30%)等优势特点,公司 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锂电池项目 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系统 刚需,30AH/50AH 固态电芯经过严苛 的加热、穿刺和 ARC 测试,能经受 6 个小时 195 高温烘烤下不会发生 热失控,远超行业锂离子安全标准。

公司一直专注于电池正极材料 去钴化和无钴化研究及新型固态电 解质材料研发,所研发的多元聚合物 固态电池,采用软包叠片工艺,目前 定型并批量生产的产品从很多技术 性能和指标方面实现突破。目前,英 诺贝森系列固态电芯已成功取得多 家机构聚合物固态电池安全检验报 告 。 大 容 量 300AH 500AH 固 态 聚 合物电池正在试制定型阶段。该公 司电池经多地应用表明,冬天-30 仍能放出 92%的电能,比市面上标称 同等容量电池多出 20%续航里程,深 得用户好评。储能方面也已联合有 关单位正在建设 1.2MWp+500KWh 光 储充微网项目应用,并与有关单位合 作,在新疆喀什打造首个兆瓦级固态 电池网侧储能电站项目。 未来,该公司将在***有关部门 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 制定,力争成为固态电池业界的佼佼 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提供助力。 固态电池的消费市场容量展望 固态电池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动 力电池、消费电池以及储能电池三个 领域,我国固态电池的出货量与这三 个领域的锂电池需求量及固态电池 在这三个领域的渗透率息息相关。 根据该测算逻辑对 2020-2030 年我国 固 态 电 池 出 货 量 进 行 预 测 ,预 计 2020-2030 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高 速 增 长 ,至 2030 年 或 将 突 破 250GWh。 消费电池市场。伴随着 科技 的进步 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 备飞速发展。2019 年,中国可穿戴设 备出货量达到 9924 万台,同比增长 37.1%。这一增长受益于智能手表、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无线耳机等产品 形态和 AR/VR 等新技术的助力。固 态电池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上游,其需 求规模也将随着可穿戴设备规模的 增长而扩大。 动力电池市场。随着固态电池产品 的成熟,未来将持续往下渗透,有望 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应用。受益于 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 从 2014 年开始快速发展,随后 2016、 2017 年产销量增速放缓,2019 年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产量为 124.2 万辆。目 前,为了缓解疫情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 的影响,我国推迟补贴政策至 2021 年,行业发展正逐渐恢复中。 储能电池市场。固态电池被公 认有望突破电化学储能技术瓶颈,满 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兴技术方向之 一。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目前锂电池 占电化学储能比重达 80%。而结合 ***对能源发展的指导方针,电化学 储能在用户侧、可再生能源并网配套 等领域的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在***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 和”行动方案中,明确加强系统调节 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 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 装 置 ,提 高 系 统 调 节 能 力 。 未 来 5 年,***电网将大力推动电网升级, 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 中和目标。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发展预测 产能将成固态电池降本的重要 砝码。数据显示,全球固态锂电池的 需求量在 2025 年、2030 年分别有望达到44.2GWh、494.9GWh,2030 年 全 球 市 场 空 间 有 望 达 到 1500 亿 元 以 上。根据辉能此前测算,固态电池在 产能达到 20GWh 时,其电芯成本仍 是液态锂电池的 1.1 倍,而此时电池 包成本可做到液态的 98%。因此对 于成本问题,行业普遍认为,目前固 态电池的生产成本中大多数为生产 过程成本,未来生产规模扩大将成为 降低电池的成本的重要砝码。锂电 池的生产成本也符合莱特定律:电池 产 量 每 扩 大 十 倍 ,其 成 本 会 下 降 28%。随着电动车爆发带来的推动, 储能成本正持续下降,新能源电站+ 锂电池储能成本会不断降低,根据 GTM 数据,2012 年到 2017 年电化学 储能电站成本大幅下降 78%。而且 未来到 2030 年,储能成本会下降到 1000 元/kWh,我国大部分地区风光 储结合就能实现平价。 全球企业发力固态电池。当前, 在世界 汽车 产业全面新能源化趋势 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固态电池作为下 一代电池的重要选择,在全球范围内 受到广泛关注。在 汽车 产业,丰田、 宝马、本田、日产、现代、大众等国际 主流车企已经纷纷开始布局固态电 池领域,国内长城、比亚迪、天际汽 车、蔚来 汽车 、爱驰 汽车 与众多动力 电池供应商也已亮出了固态电池的 落地时间表。在动力电池供应商层 面,包括宁德时代等众企业都在加大 研发力度,力争早日实现固态电池量 产。聚焦固态电池,在全球范围内, 一场争夺电动 汽车 电池技术制高点 的暗战已然打响。 综合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路径、我 国各类规划、以及下游动力电池、储 能电池等领域的需求增长来看,固态 电池行业的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的相关技术 将不断进步,固态电池也将呈现更高 的能量密度,更优秀的安全性以及更 低的成本,其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商业 化发展的时日已不遥远。

(转消费者日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