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知识库

非洲巨蜗牛,非洲巨蜗牛吃的吗?

还有多远的未来 2022年06月26日 01:02:06

大家好,关于非洲巨蜗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非洲巨蜗牛吃的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本文目录一览:

2非洲大蜗牛是什么样的?

拳头大小的蜗牛,惊现福州街头。

昨日傍晚,市民曹女士在铜盘路附近,看见一只“巨型蜗牛”。好奇的曹女士拍下大蜗牛的照片。

经专家鉴定,这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有害入侵物种,上世纪80年代,我省曾有不少人养殖,但被禁后,养殖户将它们抛到野外。

这种蜗牛破坏力很强,会危害500多种作物,甚至连水泥都能吃。而且,这种蜗牛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触,更不能吃。它早被我国禁养,此次在榕市区发现,疑是有人偷偷养殖。

破坏力很强

甚至能吃水泥

曹女士说,这只巨型蜗牛很奇特,个头特别大,外壳形似螺状,很坚硬。记者从曹女士传来的照片中看到,这只螺有近10厘米长,外壳黄褐色并带花纹。随后,海都记者将照片给福州市有害生物防治协会专家鉴别。专家表示,这只蜗牛,是危害性很大的非洲大蜗牛。

专家介绍,非洲大蜗牛原产非洲,最长能长到20厘米,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在我省的活动期主要为每年的4—11月份。

专家说,非洲大蜗牛还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此外,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残留病原,从而侵入人体。

非洲大蜗牛虽然繁殖速度极快,但有天敌,而且可以用农药灭杀,因此,还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爆发。

 

 非洲大蜗牛又现

专家呼部门重视

既然“非洲大蜗牛”是外来物种,又怎么会出现在福州呢?

专家认为,非洲大蜗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夹杂在一批进口物品中无意中引进的。上世纪80年代,我省一些地方认为非洲大蜗牛能食用,有不少人养殖。

80年代末,非洲大蜗牛经常把成片庄稼、菜地一夜之间啃食干净,于是***下令禁止养殖。接到禁令后,许多养殖户就将它们抛到野外,结果形成了新一轮的危害。

此前媒体还曾报道,福州农贸市场上,不少人在卖“非洲大蜗牛”。商家坦言,有人喜欢吃“非洲大蜗牛”,其中以酒楼居多。专家猜测,这次在市区发现,或许是有人在附近养殖“非洲大蜗牛”,也有可能说明该物种正在福州自然环境中逐步形成种群,有关部门必须重视起来。

3非洲大蜗牛为什么不能摸,难道它的身上有毒吗?

你见过巴掌大的蜗牛吗?在我们的印象中,蜗牛都是小小的,与世无争的存在。但是,有一种蜗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经成功的成为了许多***和地区的“入侵物种”,它就是非洲大蜗牛。那么,非洲大蜗牛到底是种怎样的生物呢?网上流传的非洲大蜗牛不能摸是不是真的呢?我们今天就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非洲大蜗牛

蜗牛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动物,狭义上说,它是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和大蜗牛科下所有动物的总称,而广义上说,所有柄眼目下的动物都叫蜗牛,比如没有壳的蛞蝓。

非洲大蜗牛虽然从名字上看,与我们常见的蜗牛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非洲大蜗牛只是广义上的蜗牛,因为它属于柄眼目玛瑙螺科玛瑙螺属非洲大蜗牛种。因此,非洲大蜗牛并不是我们狭义上的蜗牛。

一般情况下,蜗牛的壳都是偏平的螺旋状的,而非洲大蜗牛的壳形状则更像是水生的螺类,呈纺锥形,末端比较的尖细、螺层一般在6-7层左右,壳上有褐色花纹或者棕色条纹。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它是一种完全陆栖的蜗牛,成年的体长一般在8公分左右,最大的超过了20公分。与其他的蜗牛一样,非洲大蜗牛在爬行时也会不断的分泌粘液,这样能够保存自己柔软的腹部。除此之外,“走过”留下的粘液能够一定程度的将锁定自己气味的天敌们束缚住,也是一种御敌的方法。

非洲大蜗牛的习性

由于非洲大蜗牛在移动时需要不断的分泌粘液,所以它们主要分布在比较潮湿的地区,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水分。其次,别看非洲大蜗牛体型很大,但是它与其他的蜗牛一样,都是素食性的,它们主要以植物的叶片为食。由于食量较大,所以一旦出现在农田中,会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它也是一种农业“害虫”。

非洲大蜗牛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因为在白天,一旦被阳光持续照射,它体内就容易缺水。因此,在白天,它们通常是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休息,到了晚上再外出觅食。

非洲大蜗牛的“入侵”

虽然非洲大蜗牛是非洲东部独有的一个物种,但是由于其个大肉多,因此早在20世纪初,就在其他的***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新加坡最早从非洲引进了非洲大蜗牛。到了1933年,日本的下条久马一为了能够在***吃到非洲大蜗牛,就从新加坡引进了。但是,他没想到正是这一举动,让非洲大蜗牛成功的“入侵”了我国。

非洲大蜗牛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首先,它每年会产卵5-7次,而每一次就有200枚卵,也就是说一只雌性非洲大蜗牛一年就能剩下超过1000只后代。其次,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非洲大蜗牛从卵到成年个体仅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而4个月后的成年个体就拥有了繁殖能力。

正是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让非洲大蜗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遍布了***地区,之后,又从***传到了我国的沿海地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并没有出现泛滥的趋势。这是因为在我国的非洲大蜗牛遇到了农药和天敌(鸟类和蛇类等等)。

不过,在美国,非洲大蜗牛就“潇洒”多了,在野生环境下,它们缺少天敌,疯狂的繁殖,让美国的许多地方头疼不已。

为什么说非洲大蜗牛不能碰?

非洲大蜗牛以其庞大的体型以及强大的繁殖能力,给植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是非洲大蜗牛的主要危害之一。不过,相对来说,非洲大蜗牛对人的危害更甚。

首先,非洲大蜗牛是鼠肺虫的中间宿主,由于这种寄生虫最早是在我国广东的老鼠身上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广东住血线虫。一旦这种寄生虫到了人体内,极容易引发脑膜炎,早在1985年,***的一位企业家就与家人生吃非洲大蜗牛,最终导致一家5口死亡,唯一幸存的是他远在美国的第三个儿子。

其次,非洲大蜗牛身上除了有寄生虫外,还有许多的病原菌,比如结核杆菌,它能够直接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并且,并不是说不生吃非洲大蜗牛就没事。科学家从非洲大蜗牛爬过的地面和植物上也检测出了各种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也就是说,非洲大蜗牛的体表都可能存在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因此,当我们人用手碰了之后,如果再与嘴接触,那么就极可能会感染。这就是非洲大蜗牛不能碰的原因,这个说法并非谣言。

4非洲大蜗牛长什么样子?它的破坏能力有多大?

人类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让物种入侵也变成各个***的首要生态问题。从牛蛙到小龙虾,很多入侵物种都纷纷走上餐桌,非洲大蜗牛当然也不例外。不过,这种来自非洲的入侵物种,不仅没有成功走上餐桌,还让各国深受伤害。

和吓哭众多北方汉子的南方大号蟑螂一样,非洲大蜗牛也是蜗牛家族的巨型产品。这种蜗牛是陆的最大的蜗牛之一,身子摊开几乎能平铺整个手掌。每当雨季来临,这种巨型蜗牛的爆炸式增长会让很多南方人都为之发狂。

这种蜗牛的成体壳长7-8厘米,最大可超过20厘米。它们的食谱从农作物、林木、瓜果等众多植物,甚至还有纸张和同伴的尸体。有研究还表明非洲大蜗牛还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其复杂的食性确实不得不令人叹服。

这种蜗牛原产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东非沿岸地区,一般能存活5-7年,算得上蜗牛家族的长寿物种。旺盛的繁殖能力,更是为日后它们入侵全球提供了结实的基础。即使没有交配对象,自己也能繁殖出更多的“后代”。

尽管这样的方式幸存下来的个体不多,但每一个存活下的后代继续繁殖,就会形成另一批后代。当然,如果让两个孤独的个体相遇,可能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爱情。因为无论何时它们都能交配,产下的卵不仅多达数百个,而且几乎个个都很结实。

19世纪,这种行动缓慢的非洲大蜗牛搭乘着人类的快车偷渡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凭借顽强的存活能力成功遍布全球。来自美国动植物卫生检验署的昆虫学家艾米·罗达称,“若要将这种动物消灭干净,就必须得把每一只蜗牛都杀掉。”显然,这并不能做到。

在非洲,这种巨型蜗牛一直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成为非洲人民餐桌的常客。在一些其他的***,人们也将它当作宠物来饲养。它的白化品种白玉蜗牛,更是深受宠物圈的青睐。如此宽阔的市场,也让许多商人盯上了这块肥肉。

它们开始不断地让世界各地引进非洲大蜗牛,促进它们走上人类的餐桌。不过遗憾地是,人们似乎并不能接纳这种蜗牛的味道,一下人在直到自己所吃的食材来自非洲大蜗牛,还得需要一番心理建设才能下肚。

宠物市场也并不乐观,为了能让蜗牛吸引更多地注意,有人甚至给蜗牛注射各种色素再进行售卖。很多人的新鲜感一过可能就将蜗牛放生了。再加上养殖市场管理不善,许多非洲大蜗牛就这样外面,在外界建立起野生种群。

雌雄同体、异体繁殖加上缺乏自然天敌和有效的控制手段,这让许多地区几乎在同一时期被非洲大蜗牛攻陷,其中就包括我国广东、福建等地。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吃货难道不能解决吗?

其实,非洲大蜗牛虽然不伤人,身上却藏着不少寄生虫。据检测结果显示,线虫、鞭虫、绦虫、蛲虫,还包括曼氏血吸虫和著名的广州管圆线虫都曾在非洲大蜗牛身上发现过。有人甚至称,直接接触了它们的排泄物,就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

美国佛罗里达州为了清除这入侵物种,耗时10年,消耗了超过百万美元。然而几年之后,非洲大蜗牛再次卷土重来,成为人们难以接受的梦魇。

非洲大蜗牛也被列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但国人对于这种非洲美味的接受程度,却让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长路漫漫

关于非洲巨蜗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