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创业网、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好项目和创业资讯的网站!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创业知识库

弹尾目「弹尾目昆虫代表」

公关资源网 2022年06月28日 03:08:06

今天给各位分享弹尾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弹尾目昆虫代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本文目录一览:

2弹尾目的形态特征

弹尾目昆虫通称为跳虫或弹尾虫,常有发达的弹器,能跳跃。体形微小或中等,长形或近圆球形。体长一般为1一3毫米,个别的种类超过10毫米。体色多样,有暗蓝黑色、白色、黄绿色、红色,有些种类具有银色等金属光泽。体表光滑,或被有鳞片或毛。口器为咀嚼式,缩入头内,适于咀嚼或吸食。没有复眼,每侧由8个或8个以下的单眼组成小眼群,有些种类也没有单眼。触角丝状,通常4节,少数达6节。在触角后方和眼之前方有特殊的感觉器,有嗅觉作用,称为角后器,其形状与数目因种类而异。

胸部3节,一般都很相似,但长角跳虫科的前胸退化,前胸背板甚小,合腹亚目的胸部与腹部密切相合,环节现象也几乎不能见。足4节,胫节与跗节愈合为一,末端有上下爪各1个,有时下爪退化或消失。

腹部6节或更少,第1节腹面中央有一腹管突,或称粘管,其功能主要是分泌和保持水分的平衡。第3节与第4节形成弹跳构造,第3节有一小形的握钩,第4或第5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常弯向前方,夹持在握钩上。当跳跃时,由于肌肉的伸张,弹器猛向下后方,弹击物面,使身体跃入空中,向前跳跃。无尾须,外生殖器不明显。

变态类型为表变态,属于比较原始的变态类型。其若虫和成虫除体躯大小外,在外形上无显著差异,腹部体节数目也相同,但成虫期一般还要继续脱皮。脱皮最多可达50次。1年可发生数代。有孤雌生殖现象。

弹尾纲

体微型至小型,体长一般1-3mm,少数可达12mm;体色多样;上颚和下颚内藏,无下颚须贺下唇须;触角4节,少数5-6节;无复眼,或仅由不多于8个小眼松散组成;缺单眼,无翅;足4节;腹6节,具3对附肢,即第1节的腹管、第3节的握弹器、第4节弹器;生殖孔位于第5腹节;无尾须。全世界已知9000种,我国300种。

摘自(《普通昆虫学》许再福主编北京出版社2011.1第二次版)

3跳虫是什么?

跳虫俗称烟灰虫、弹尾虫,属弹尾目。种类很多,为害食用菌已有记载的近20种,分属紫跳虫科、棘跳虫科、等节跳虫科、长角跳虫科和圆跳虫科等。

为害状

常群居为害蘑菇、平菇、凤尾菇、草菇、香菇、黑木耳、银耳等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还可取食某些杂菌,在蘑菇与平菇上发生较重。通常随培养料进入菇房,刚播种的菌种受害后,抑制发菌。大发生时,除取食菌丝体外,还钻蛀菌柄、菌盖,使菌柄出现许多小洞,菌盖表面出现不规则凹点或孔道。

形态特征

跳虫柔软无翅,体长不超过5毫米。眼不发达,触角多4节,咀嚼式口器,前胸常退化,腹部最多6节,分离或愈合,腹部第一、三及四节上有腹管、握器和弹器3种特化的腹部附肢。

角跳虫(Folsomia fimetaria Linne.)也称短角跳虫。体长1.4毫米左右,圆筒形,白色。头褐色,体表密被细毛,有少数长毛。触角与头等长。腹部4~6节愈合,爪微弯曲,内缘中央有齿1枚,褥爪为爪的1/2长,弹器约与触角等长,端节小而上曲,具2齿。

黑角跳虫(Entomobrya sauteri Borner)体长2毫米左右,体上有黑斑,斑纹不定,触角4节,约近体长的1/2,第四腹节特长。爪内缘有1对小齿。弹器约为体长的1/2,端节约占1/4,顶端有1对小齿,菇房内以此种数量为多。

黑扁跳虫(Xenylla longauda Folsom)体长约1.5毫米,黑色略带有黄白色小点,扁形。触角粗约与头等长。各足末端有2根端部膨大的粗毛。爪上无小齿,无褥爪。弹器短且细。

姬圆跳虫(Sminthurinus aureus bimaculata Axelson)体长1.1毫米左右,胸环节明显,5、6腹节可辨。触角较头部长,4节。体色有变化。一般为灰黑色。爪内缘小齿0~3个不等。弹器基节与端节长约为5∶2,端节上有细微锯齿。

卷毛泡角跳虫(Ceratophysella flactoseta Lin et Xia)体长1.1~1.3毫米,棕灰色。触角灰黑色,眼面黑色,腹面淡灰黄色,足及弹器淡灰色。体有稀疏长毛,其中零星分布较短小刚毛。皮肤上有中等大小较密的皮肤粒。

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 Folsom)体长1.2毫米左右,近圆筒形。头较粗大,红紫色或蓝色相间有灰白色小点。触角比头径短。弹器短,端节中部凹陷,末端圆形。

发生特点

1年可发生6~7代。喜栖息在枯木、垃圾、堆肥等富有腐败物质及较阴湿的环境。行动活泼,善跳。常在培养料或子实体上迅速爬行,并跳跃式前进。有群居为害的习性。受惊后跳离原处,躲进潮湿、阴暗角落或地上。通常以防空地道、露地栽培的菇类受害重。

防治方法

(1)清洁卫生。跳虫是栽培场所过于潮湿和卫生条件欠佳的指示害虫,故应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虫源,防止过湿和周围积水。

(2)培养料进行2次发酵。

(3)喷药。发生严重时,可喷洒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或4.7%百树得乳油3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于纸上,再滴上数滴蜜糖,将药纸分散盖在培养料或覆土上进行诱杀。

4弹尾目的生活习性

棘跳虫以成虫、高龄若虫在百合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或土壤有机肥、腐殖质内越冬。当翌年春季土表温度达到9℃时开始活动,18℃时活动频繁,尤其是在适宜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据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在本县1a发生6~7代,世代重叠,3月中、下旬进入第一代产卵盛期,4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以4~6月份(即一至三代)发生量最大。

跳虫喜潮湿环境,以腐烂物质、菌类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孢子、发芽种子。卵散产或堆产于百合鳞茎底盘茎周围及土缝内。低龄若虫活泼,活动分散。成虫喜群集活动,善跳跃,1个百合鳞茎球上常有虫多达数百头甚至几千头,像弹落的烟灰。若、成虫都畏光,喜阴暗聚集,一旦受惊或见阳光,即跳离躲入黑暗角落。成虫喜有水环境,常浮于水面,并弹跳自如。近距离扩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跃,远距离借风力、雨水和人为携带传播。 在百合生长前期(秋季鳞茎下种后),主要为害地下种鳞茎。首先在底盘茎周围,取食腐殖质及带伤口的幼嫩组织,使伤口处扩大,腐烂加重,幼根组织很难形成,出现不长根或少根的僵鳞茎种,在穴内使种鳞茎腐烂变色,春季不能出苗。在百合生长中期(翌年2~3月份春季出苗期),主要为害百合底盘茎,致使茎腐烂,根系不发达,出苗缓慢,不整齐,缺苗、缺蔸现象严重,形成黄矮僵苗,生长不一致。在后期(4~6月份苗期),主要为害百合底盘茎及鳞球,由于底盘茎根系生长不旺盛,吸肥能力差,造成茎叶生长细弱,抗逆性差,苗易倒或早枯,新生鳞球茎变色腐烂等。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45813932@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